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大武口 > 大武口概况
大武口区情简介
发布日期:2025年02月26日 来源:大武口区政府网
大武口区成立于1973年6月,位于宁夏北部,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接壤、东与惠农区接壤、南与平罗县接壤,是石嘴山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商贸、文化中心。辖区面积948.84平方公里,下辖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镇、10个街道办事处、12个行政村和53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约29.83万人,城市化率94%。近年来,先后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自治区全域旅游示范区。
2024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2.2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2.4亿元,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加快建设,龙泉村、祥河村现代设施农业等4个项目有序推进,设施农业总量达4165亩,设施大棚总数达2505栋。新建设施渔业22亩,设施渔业总面积达333亩、总产量330吨、总产值2100余万元。食用菌产业提速发展,全年生产食用菌棒140万棒,种植食用菌1200吨,完成产值1500余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260万元,建成自治区首家食用菌科普研学基地,接待青少年研学活动20余次、1800余人,成功申报创建自治区盐碱地高效利用农业科技园区,与福建省古田县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拓“闽宁协作”朋友圈。预制菜产业突破发展,欣海情预制菜项目建成投产,硒有田园、碧草洲、红蜡滴农产品荣获全国“富硒好产品”称号。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粮食种植面积5.2万亩,产量突破2万吨,超额完成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第二产业完成81.74亿元,做强优势产业,东方钽业“高性能钽钨、铌钨合金与抗氧化涂层技术与应用研究”荣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西北稀有金属材料研究院获批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天地奔牛2项科研成果荣获国家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巴斯夫杉杉荣获自治区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新材料产业集群入选自治区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倍,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达15%,新增规上工业企业6家、总数达85家,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7.8%,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2021年以来最高增速。培育新兴产业,布局建设电子芯片产业园,招引落地源之鑫锂电池PACK封装和共享储能电站项目,开工建设华润106MW风力发电项目,中色东方铌超导腔、奔牛智能化改造、海力电子三期电极箔生产线等43个工业项目加快建设,为产业升级积蓄新动能。加力科技创新,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1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家,总量分别达43家、103家、26家,培育雏鹰企业1家,技术合同额增长22.2%,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8.66件、同比增长30%,东方钽业获评自治区科技领军企业,钜晶源等3家企业组建自治区创新联合体;第三产业完成118.12亿元,大力推动文体旅商深度融合,积极争取承办全国青少年建筑模型教育竞赛、三人制篮球赛等国家级赛事,精心举办贺兰山汽车摩托车越野文旅嘉年华、“工业之声”音乐节等自创品牌赛事活动40余场次,北京电影学院石炭井影视创作实践基地挂牌运行,新引进《欢迎来龙餐馆》《用武之地》《风中的火焰》3部影视剧取景,累计拍摄影片28部。全年游客人数、旅游营业收入分别增长20.2%、48.5%。抢抓国家“两新”政策机遇,启动“消费促进年”活动,深入开展以旧换新、消费满减等各类促消费活动80场次,发放消费券11.6万张,带动消费4.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新增规上限上服务业企业26家,认定自治区首批服务业龙头型企业3家,成长型企业23家,大武口凉皮入选全国首批“千企百城”区域商标品牌。引入吉旭物流公铁联运项目,煤炭年贸易量可达500万吨,为下一步打造“疆煤进宁”公铁联运物流园创造有利契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6%,三次产业结构为1.2:40.4:58.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1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84亿元。
产业发展基础雄厚。大武口区是国家重要的矿山设备研发制造基地、世界重要的钽铌铍研发生产基地、宁夏沿黄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国家稀有金属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工业方面,现有工业企业358家,其中规上企业85家,形成了锂电池材料、光伏材料、电子信息材料、轻工食品产业链和先进装备制造基地的“四链一基地”产业布局,天地奔牛、巴斯夫杉杉先后入选自治区煤矿机械装备产业链、电池材料产业链“链主”。“六新”产业占工业产值比重达76.9%。入选首批自治区创新型县区建设名单,现有国家级、自治区级创新平台4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等人才平台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3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8.66件,R&D经费投入占比达2.07%。农业方面,现有耕地8.9万亩,永久基本农田5.22万亩,农业专业合作社72家,家庭农场57家,设施农业大棚2505栋,形成以食用菌、高端果蔬、高端水产等为主的特色产业,加速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预制菜、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业态,打造城北片区富硒农业示范区、城南片区休闲农业样板区和城东片区设施农业集聚区。服务业方面,红柱子街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龙泉村文旅融合发展入选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典型案例,大武口区被命名为自治区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县区。现有4A级景区3家、3A级景区6家,“山水相映 诗意乡村赏花之旅”等3条线路入选文旅部主题旅游精品线路,石炭井工业文旅影视小镇加快建设,《万里归途》《山海情》等28余部影视作品在此取景拍摄,“工业之声”音乐节、贺兰山大峡谷越野拉力赛等品牌活动人气爆棚,成功入选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山水园林生态美丽。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开展贺兰山生态修复治理,关闭退出涉煤企业129家,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98家,退出煤炭产能826万吨,全面完成175处124平方公里治理任务,贺兰山生态治理修复成为首批中国十大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典型案例之一,被自然资源部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公布推广。现有小微公园14个,城市建成区绿地率44.33%,城区绿化覆盖率51.03%,人均绿地面积24.14平方米,森林覆盖率2.73%,草原综合植被盖度42.6%,拥有北武当、汇泽公园、沟口生态园等多个主题公园,形成了“三百米见绿、五百米见园”的城市生态体系,山水园林的城市名片更加凸显。
社会安定宜业宜居。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每年将80%以上的财力用于民生事业,大力实施居民收入提升行动和移民致富提升行动,202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832元,同比增长5.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01元,同比增长6.5%,人均GDP达到67601元。顺利通过国家基本公共就业服务标准化专项试点评估验收,荣获第三批自治区转移就业示范区。全区现有各类市场主体30511户,大武口区双创示范基地获评国家优秀等次,石嘴山高新区中小企业孵化园、启明星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获批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建成宁夏首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馆,先后创建4个国家级、34个自治区级民族团结示范单位,于2020年成功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全区现有中小学、幼儿园62所,全面实现学前教育“5080”目标,顺利通过国家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区、自治区“互联网+教育”示范区验收,宁夏卫生健康职业技术学院建成招生,宁夏闽江应用技术学院正在加快建设,持续打响“优学大武口”品牌。现有三级综合医院2家,三级中医院1家,卫生院2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8家,建成城市区15分钟就医圈,荣获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区。辖区社会和谐稳定,连续五年荣获“平安宁夏示范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