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策文件 > 政府办公室文件

大武口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大武口区适老化示范小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索引号 640202035/2024-00017 文号 石大政办发〔2024〕42号 生成日期 2024-11-0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大武口区民政局 责任部门 大武口区民政局

石大政办发〔202442

  

星海镇、区直各部门、各街道办事处、驻地有关单位:

《大武口区适老化示范小区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区人民政府第6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组织实施。




  大武口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115  

(此件公开发布)


大武口区适老化示范小区建设实施方案


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帮助老年人全方位改善生活环境,构建和完善兜底性、普惠型、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养老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持续提升,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层次、高品质健康养老需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以提升老年人认同感、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为宗旨,持续推进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让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做优服务。坚持因地施策,以为民、便民、安民为服务重点,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出发,改善老年人居住环境,提升社区服务功能,满足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守护幸福“夕阳红”。

2.多方参与,共建共享。坚持量力而行,加强对特困供养、最低生活保障对象、高龄低收入、重度残疾人等重点困难老年群体的养老服务供给。注重发挥家庭和社区功能,积极鼓励家庭、社区、社会力量参与,充分调动各单位资源,加强政策衔接、资金整合,合力推动适老化示范小区建设。

3.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坚持培育产业,发挥政府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引导作用,通过招商引资形式引入业内优质企业参与我区适老化改造工作,建设集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本地市场主体,培育优质高效、创新引领的适老化改造产业,采取“政府补一点、家庭付一点、企业贴一点”的方式,扩大改造人群,不断激发养老服务消费市场活力。

三、目标任务

按照试点先行、示范带动、全面推广的总体思路202410月至202510月,利用1年时间,在辖区范围内开展4个适老化示范小区建设,补齐完整社区短板弱项,形成可复制推广经验。“十五五”期间,在辖区范围内全面推行适老化示范小区建设,把大武口区打造成宁夏适老化示范小区样板。

四、改造内容及标准

聚焦室外环境适老化改造、居家适老化改造、综合服务设施改建三个方面,选择适配性产品,包括地面、墙体、居室、厨房间、卫生间等施工改造服务,提升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和居家养老生活品质。

(一)室外环境适老化改造。重点围绕公共环境、公共设施、生活出行三个方面,结合小区建设布局、居民意见等实际情况实施提升改造。

1.公共环境舒适:增改公共绿地,通过在康养步行道铺设软质地胶便于老年人开展户外活动。优化公共区域标识,对指示牌、路标、门牌等,使用大字体、高对比度等个性化设计。结合楼体实际情况及老年人出行需求,加装电梯,同时对步行楼梯进行改造,增设轮椅坡道、辅助扶手等。

2.公共设施完备:根据老年人身体特点在公共区域设置座椅及休息设施,提高小区内部公共健身器材、健身场地覆盖率,对各类健身器材、健身场地开展无棱角适老化处理。在公共区域增加安全设施,如监控摄像头、紧急呼叫系统等,确保老年人在遇到困难时能够及时寻求帮助及保障自身安全。

3.生活出行安全:在外部区域建设无障碍设施,如坡道、扶手、轮椅通道等,实现小区入口、主要道路、主要活动场地及住宅单元出入口之间的无障碍通行。降平道路道牙,在人行道路口、出入口等有高差处应增设缘石坡道。

室外环境适老化改造事项及参考标准

序号

改造事项

改造参考标准

备注

1

室外空间

1.室外步行道路宜设置连续无障碍人行通道,供老年人使用的设施宜沿人行通道设置。

2.道路系统改造应保证救护车辆能停靠在建筑的主要出入口处,消防通道宽度不小于4m,高度不低于4.5m。

3.适老化改造通行空间应选用平整、防滑、无反光的地面材料。

4.应在老年人经常活动的区域设置休闲座椅、适老化健身器材,并不应影响交通通行;座椅应有靠背、有扶手,宜采用防滑耐用、舒适安全的材质,座椅深度不小于460mm,座高不低于400mm。

5.园路及广场的休息座椅旁宜设置轮椅停留空间。


2

室外道路道牙降平

1.在单元门主通道处,以及人行动线处设置平道牙,达到无障碍通行,改造后的有效宽度不宜小于1.20m。

2.坡度不宜大于2.5%;当大于2.5%时,变坡点应设有提示标识。

3.坡面上不宜加设凸出的防滑条或将坡面做成锯齿形斜面形式。

4.坡口宜与地面零高差过渡。


3

室外缘石

坡道

1.宜在既有人行道的各种路口、出入口等有高差处增设缘石坡道;并宜采用全宽式单面坡缘石坡道。

2.缘石坡道坡度不宜大于5%,宽度宜与人行道宽度相同。


4

室外台阶

1.台阶踏步宽度不宜小于0.30m,踏步高度不宜大于0.15m,台阶设置应均匀一致。

2.台阶踏步数不应小于2级,踏步数≧3级时应在两侧设置连续的扶手。

3.当出入口平台与周围地面高差小于0.15m时,宜设置坡道相连。

4.台阶上行及下行的第一台阶宜在颜色或材质上与其他台阶有明显区别,或设置提示色带。


5

室外活动

场地

1.增设室外活动场地时宜选择在向阳、避风处。

2.活动场地表面应平整且排水畅通,并采取防滑措施。

3.健身器材宜以轻量运动健身器械为主,宜成组设置,以平衡路径组合、背部训练组合、腰腿训练器、手臂协调训练器等为主,健身器材之间应保持足够的距离。

4.宜在健身区周边设置休闲座椅。


6

康养步道

(休闲步道)

1.健身步道应互相连通,形成环路。

2.应设置步道距离标识,通道净宽不小于1m。

3.步道地面材质宜采用彩色沥青混凝土或铺装塑胶等软质地面。


7

楼梯改造

1.应在不影响疏散宽度的基础上,在楼梯靠墙侧设置辅助扶手,高度为0.85m-0.9m;扶手采用防滑、热惰性好的材料。

2.应在楼梯梯段起点处、终点处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


8

安全标识

1.小区入口处宜设置平面示意图,标注各主要场所的位置。

2.楼栋号、单元号、门牌号,台阶、坡道、转弯等处应设置字体凸出、颜色鲜明,适宜老年人辨识的显著标识。

3.安全出入口方向、防火门的开启方向应有明显标识。


(二)居家适老化改造。重点围绕如厕洗澡安全,室内行走便利,居家环境改善,智能监测跟进,辅助器具适配个方面功能,通过对老年人身体状况、家庭环境进行综合评估,按照一户一策标准进行改造提升。根据老年人差异化需求,改造内容分为基础型和提升型:基础型以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安全和生活便利需要为主,提升型主要满足老年人改善型生活需求,以丰富居家服务供给、提升生活品质为主。

居家适老化改造事项及参考标准

序号

改造

事项

改造参考标准

备注

1

地面及门改造

●基础类

1.高差处理:①对于小于30mm及易拆除的高差,宜通过地面找平、压条找平、铺设水泥坡道等方式直接消除高差,实现水平通行。②对于30mm~50mm且不易消除的高差,宜通过选用合适的斜坡辅具、铺设水泥坡道实现高差的平稳过渡,选用辅具时宜选用防滑、耐用且脚感较好的材质。③当高差大于50mm时且无法消除时,宜通过增设其他安全辅助设施,如铺设水泥坡道、安装扶手、设置局部照明和色彩反差辅助老年人平稳通行。

2.防滑处理:可采用局部铺设防滑砖、防滑地胶,整体铺设PVC地板,平整硬化,涂刷防滑涂料或防滑剂等措施。

●提升类

1.入户门改造:①对于门宽较小的房间,在确保结构安全前提下,可适当拓宽门洞并进行加固处理。对于使用轮椅的老年人,通行净宽不应小于800mm,以满足轮椅通行的需要;②根据需要可将入户门更换为不锈钢门,或门锁改造与更换、加装智能/闪光门铃等。

2.电源插座及开关改造:①电源插座应结合老年人使用需求布置,保证老年人触手可及。数量应满足家具家电和安全报警装置的使用要求并选用安全型开关插座,卫生间、淋浴间及未封闭阳台应采用防水密闭插座开关;②开关面板宜选用带夜间指示灯的大面板开关,安装位置应醒目。入户门旁宜设置照明一键控制总开关。

3.室内门槛处理:室内宜设置倒坡脚或更换为无门槛的推拉门,实现高差的平稳过渡。

4.安装扶手:楼梯扶手应至少一侧设置连续扶手,扶手安装应安全牢固,形状易于抓握,材质宜选用木质、树脂等防滑、热惰性指标优良的材料,直径以35mm~45mm为宜,截面的内侧边缘距墙面净距应不小于40mm。安装高度应为800mm~850mm,扶手末端应向墙面或向下延伸,延伸长度不应小于100mm,避免钩住衣物。

5.防撞改造:安装防撞护角/防撞条,墙体转角处及家具家电宜做好防磕碰设计或防撞措施,避免老年人磕碰划伤,必要时粘贴警示条等符合老年人认知特点的提示标识。


2

起居室改造

●基础类

1.紧急呼救装置:在老年人经常活动易发生意外的区域附近设置适宜的紧急呼叫装置,装置末端距地高度应与老年人身高、行动姿态相适宜,以便于老年人在身体不适或发生安全意外等紧急情况时向外界呼救。

2.烟感报警器:按现行国家标准及规范要求设置烟雾浓度检测报警器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提升类

1.自理/护理辅助:空间布局和家具调整、增设轮椅专座、智能窗帘、安装护栏/抓杆、电器遥控开关、智能音箱。

2.环境提升:墙面处理、地面处理、安装/改造/添置晾衣竿(架)、更换/改造窗、助残适老家具,比如换鞋凳、适老椅、电动升降晾衣架等。


3

卧室

改造

●基础类

1.床边护栏:辅助老年人起身、上下床,防止翻身滚下床,保证老年人睡眠和活动,安全护栏(抓杆)改造应与床体连接稳固并选用高度可调节的产品,安装完成反复测试确保稳固后方可使用。

2.防压疮垫:避免长期乘坐轮椅或卧床的老年人发生严重压疮,包括防压疮坐垫、靠垫或床垫等。3.护理床:帮助失能老年人完成起身、侧翻、上下床、吃饭等动作,辅助喂食、处理排泄物等。

●提升类

1.自理/护理辅助:导轨式吊架、起身绳梯、衣柜改造、智能窗帘、多功能人体移位机、可移动式坐便器、多功能床边桌等。

2.电气改造:增加/改造床头灯、床头总控开关、安全插座、可移动夜灯/智能灯具。

3.环境提升:墙面处理、地面处理、安装/改造/添置晾衣竿(架)、更换/改造窗、助残适老家具。

4.紧急呼叫按钮:应在床头设置适宜的紧急呼救装置,拉绳末端的距地高度不宜大于300mm,确保老年人伸手可及,以适应老年人危急情况下难以起身的特点。


4

卫生间

改造

●基础类

1.防滑处理:可采用局部铺设防滑砖、防滑地胶,整体铺设PVC地板,涂刷防滑涂料或防滑剂、增设防滑垫等措施。

2.安装扶手:在如厕区或者洗浴区安装扶手,辅助老年人起身、站立、转身和坐下,包括一字形扶手、U形扶手、L形扶手、135°扶手、T形扶手或者助力扶手等。

3.配置淋浴椅:淋浴椅应采用防滑、防锈、防水的材质;当采用壁挂式可折叠淋浴椅时,应保证安装的稳固性。

4.紧急呼叫装置:宜设置按钮和拉绳相结合的紧急呼叫装置,按钮及拉绳末端距地高度应与老年人身高、行动姿态相适宜。

●提升类

1.助厕改造:安装抓杆、蹲便改坐便、可移动坐便器/坐便椅。

2.盥洗辅助改造:洗手盆容膝空间改造、洗手台/橱更换、横杆毛巾架、感应式水龙头、安装/改造/添置晾衣杆(架)、扶手架。

3.助浴改造:浴缸改淋浴、低位或活动式淋浴装置、热水器、增设浴霸/暖风、可移动电采暖器具等;

4.卫生间门改造:采取拓宽门、平开门改推拉门、透气栅格/检视窗改造、更换门等改造方式。


5

厨房

改造

●基础类

1.防滑处理:可采用局部铺设防滑砖、防滑地胶,整体铺设PVC地板,涂刷防滑涂料或防滑剂、增设防滑垫等措施。

2.安装烟雾/燃气/积水报警器:按现行国家标准及规范要求设置燃气浓度、烟雾浓度检测报警器,避免安全事故发生。宜在地面安装积水报警器,及时发现漏水情况,避免湿滑引起摔倒。

3.橱柜改造:在吊柜下方设置开敞式中部柜、中部架,方便老年人取放物品。

●提升类

1.助厨改造:包括低位灶台改造(容膝空间)、可升降灶台、低位橱柜/可升降橱柜、低位洗菜池、水电改造、墙面材质更换、防抖勺、多功能单手切菜器、闪光水壶、语音电饭煲、电磁炉等;其中操作台面改造应符合①站姿操作台面下宜预留膝盖及脚尖可深入的空间;②坐姿操作台面台下空间净高不宜小于650mm,且进深不宜小于300mm,以满足轮椅最小转向宽度,有条件的可选用台面高度可调的操作台。

2.安全改造:更换/配置自动熄火燃气、自动灭火装置等。


6

老年用品配置

●基础类

1.助听器:帮助老年人听清声音来源,增加与周围的交流,包括盒式助听器、耳内助听器、耳背助听器、骨导助听器等。

2.防走失装置:用于监测失智老年人或其他精神障碍老年人定位,避免老年人走失,包括防走失手环、防走失胸卡等。

3.手杖:辅助老年人平稳站立和行走,包含三脚或四脚手杖、凳拐等。

4.轮椅/助行器:以手动轮椅/助行器为主,辅助家人、照护人员推行/帮助老年人站立行走,扩大老年人活动空间。

●提升类

1.自助进食器具:辅助老年人进食,包括防洒碗(盘)、助食筷、弯柄勺(叉)、饮水杯(壶)等。

2.放大装置:运用光学/电子原理进行影像放大,方便老年人使用。

3.智能产品:安装摄像头、电器安全检测与报警装置、行为异常与报警装置。


(三)综合服务设施改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对已有养老、阳光家园、残疾人托养中心等服务设施的小区,在原有阵地基础上,结合实际统筹整合公共服务资源,对服务功能进行完善提升;对无相关服务设施的小区,充分利用辖区闲置资源,统筹整合各相关部门资金,建设综合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全面、多样、高效、便捷的服务,满足其身心健康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综合服务设施改建事项及参考标准

序号

基本设置

具备事项及参考标准

备注

1

基础改造

地面防滑:可采用铺设防滑砖、防滑地胶,整体铺设PVC地板,平整硬化,涂刷防滑涂料或防滑剂等措施。


安保设备:有视频监控系统、有呼叫报警系统。


通讯设施:有宽带、WIFI、固定电话。


无障碍坡道:出入口应采用缓步台阶,并在合理位置设置无障碍坡道及助行扶手,有提示标识。


消防设施:综合服务设施内老年人生活服务用房、保健康复用房、文娱活动用房等具体布置,应当符合《建筑防火通用规范》对老年人照料设施的要求。同时,按照国家规定配置消防设施、器材。消防设施、器材应当设置规范、醒目的标识,并标明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2

生活服务用房

休息室:主要用于老年人休息,要选择相对安静的区域,可根据实际设置,有条件的分男女间。室内应配备床或坐卧一体的坐具、床头柜、床上用品、衣架、电视等生活用品。


沐浴间:根据实际配置,安装便于老年人使用的扶手、淋浴器、恒温设备、沐浴椅、防滑垫、紧急呼叫装置、排气扇、积水报警器等。


厨房及餐厅:主要用于老年人就餐,分别设置厨房、餐厅、库房,符合食品安全管理要求。①厨房有充足通畅的排烟和排风换气设备,操作台、洗涤池、安全灶具(使用管道燃气的灶具应具有熄火保护装置,燃气泄漏报警及切断装置);②有冷冻冷藏和储藏设备,各种食品分类存放;③有留样柜、餐具消毒设备;④餐厅应配置适老餐桌及座椅、洗手池,有空调设备,温度适宜。


3

保健康复用房

保健康复室:主要用于老年人康复保健、健身运动、康复理疗等,有适合老人预防性康复设施设备,可配备柔性跑步机、平衡训练器、体重计、体温计、血压计、血氧仪、急救包、轮椅、助行器、拐杖等设备。


4

文娱活动用房

阅览室:主要用于老年人阅览书籍、报刊杂志;配置书架、报刊架,台灯、放大装置等,提供书籍、报刊、杂志、报纸等阅读资料。


书画室:主要用于书画创作,应配置书画桌椅、笔墨纸砚、颜料等。


舞蹈室:地面应防滑处理,配置音响设备、练舞镜等,设置置物区。


多功能活动室:主要用于老年人开展文体活动、休闲娱乐、老年课堂等;应配置桌椅、电视或投影、文体器材等设备。


棋牌室:主要用于老年人手指及思维锻炼,同时增加沟通与社交能力,应配置符合老年人起坐的桌椅、手搓麻将、象棋、扑克、跳棋等。


心理疏导室:环境隐蔽,相对安静,配置柔色桌椅、可调节光系统等设备。


5

辅助用房

办公室、休息室:设置在入口显著位置,主要用于日常办公及接待来访老年人,应配备办公桌椅、电话、电脑、档案柜、风扇或空调等。


公共卫生间(男女干湿分离):①女卫生间配置无障碍厕位和无障碍洗手盆,男卫生间配置无障碍厕位、无障碍小便器和无障碍洗手盆;②无自然通风条件时,配置通风设备,比如排气扇;③可双向开启门锁,宜提供使用状态标识;④紧急呼叫装置,宜采用按钮和拉绳结合式。


其它用房:结合实际设置库房、布草间等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区民政局主要领导任副组长,各职责分工单位为成员的大武口区适老化示范小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民政局,统筹负责适老化示范小区建设工作。各成员单位按照任务分工抓好具体落实,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领导小组通过召开协调会议、不定期督查等形式,加强对适老化改造项目的指导,紧盯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各项政策措施高效落实。

注重协调联动各责任部门要高度重视适老化示范小区建设工作,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加强沟通协调,积极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将适老化示范小区建设与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城市更新、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完整社区规划建设、新建住宅小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清查等工作相衔接,丰富改造内容、提高改造标准、扩大改造覆盖面,切实保障适老化示范小区建设工作发挥社会效益。

加大宣传引导多渠道、多形式加强适老化改造政策和内容的宣传力度,做好老年人家庭及其邻里的宣传解释工作,提高社会公众对养老安全环境的认识,争取社会广泛支持,扩大项目知晓度、参与度和影响力,激发老年人家庭的改造意愿和消费潜力,为适老化改造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附件:1.大武口区适老化示范小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

  2.大武口区(困难老年人)居家环境改造申请表

  3.大武口区(残疾人)居家环境改造申请表

  4.大武口区(社会老年人)居家环境改造申请表

  


附件1

  

大武口区适老化示范小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

  

1.区委社会工作部:统筹指导相关政策制定落实。

2.区民政局:做好牵头抓总、统筹协调工作。对改造小区进行实地踏查并与相关街道、部门充分沟通,明确具体改造事项,确保改造措施与实际需求精准对接;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参与适老化示范小区建设,积极引入品牌化、连锁化、专业化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引导优质资源投入到适老化改造项目中,负责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项目。

3.区住房城乡建设和交通局:负责室外公共区域适老化改造及加装电梯,完善小区照明系统;负责对室外改造工程进行全过程监管,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施工完成后组织验收工作。

4.区综合执法局:督促相关物业企业,做好示范小区建设后共有部分设施设备的维护与管理。

5.区残联:协助做好相关改造对象认定和资格审核工作,加强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和居家适老化改造的政策衔接,争取资金完善建设小区内残疾人服务阵地建设。

6.区发改局:加强项目谋划指导统筹争取多方资金支持示范小区建设。

7.区财政局:做好项目资金统筹保障工作,对改造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严格监管,确保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8.区自然资源局:负责适老化改造项目中的规划审批和用地保障工作。

9.区卫健局:配合指导综合服务站保健康复室的设备设置,做好60岁以上计划生育特扶家庭适老化改造摸底审核工作。

10.区文化体育旅游广电局:做好建设小区内部健身器材设施配置。

11.相关街道办事处:负责辖区内改造家庭的申报、受理、审核和公示工作,确保改造对象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负责建立适老化改造工作档案,对改造项目进行跟踪管理,及时解决老年人家庭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附件2

大武口区(困难老年人)居家环境改造申请表

  


  


  


一寸照片

  


出生

年月


户籍

类型


身份证号


家庭联系人


联系电话


申请改造住址


户籍所在地

    镇(街道)  村(居委会)

身份特征

£60周岁以上,具有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户籍;

□完全失能□重度失能R中度失能□轻度失能□能力完好;

□分散供养特困人员;

□最低生活保障人员;

□低收入高龄人员;

□是□否残疾

□是□否持证残疾等级_____________

房屋产权

住宅类型:□电梯房£楼梯房□平房

产权性质:£经济适用房□军产房□公租房□小产权房□自建房

□廉租房(需提供租房协议及租金支付凭证)

□其他(需提供长期使用权证)房屋结构:                

需求确认

  

本人自愿申请居家适老化改造,愿意承担因施工改造产生的一切后果。

  

老年人(亲属)签字:  

      

所在地

村(居)委会

(盖章)

意见:

  

  

单位盖章:

  

  经办人:  

  

      

所在地

乡(镇)(街道)
(盖章)

  

意见:

  

  

  单位盖章:

  

  

  经办人:  

  

      

备注


附件3

大武口区(残疾人)居家环境改造申请表

申请方式


残疾人(其他有需求的伤病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


性别


  

  

身份证照片

民族


出生年月


文化程度


户籍地


残疾类别


残疾等级


残疾证号


身份证号


家庭住址


困难状况


住房状况


就业状况


婚姻状况


托养状况


是否享受低保


享受方式


是否享受基本养老保险


是否享受基本医疗保险


是否享受困难生活补贴


是否享受重度护理补贴


致残原因


联系方式

  


固定电话


家庭基本信息

户主或监护人姓名


与残疾人关系


家庭人数


家庭收入状况


5 年内是否享受过“家改项目”和适老化改造


“家改项目” 申请内容

改造场景


改造内容


环境设施改造与

设备器具添置


代为申请人姓名


手机


附件4

  大武口区(社会老年人)居家环境改造申请表

  


  


  


一寸照片

  


出生

年月


户籍

类型


身份证号


家庭联系人


联系电话


申请改造住址


户籍所在地

    镇(街道)  村(居委会)

身份特征

£年满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家庭,自愿参与改造的家庭。

年满60周岁及以上经评估为中度失能以上老年人家庭

□在大武口区居住5年以上,但户籍在区外的60岁以上老年人

□年满60周岁及以上的低保边缘户家庭或计划生育特扶家庭

房屋产权

住宅类型:□电梯房£楼梯房□平房

产权性质:£经济适用房□军产房□公租房□小产权房□自建房

□廉租房(需提供租房协议及租金支付凭证)

□其他(需提供长期使用权证)房屋结构:                

需求确认

本人自愿申请居家适老化改造,愿意承担因施工改造产生的一切后果。

  老年人(亲属)签字:  

      

所在地

村(居)委会

(盖章)

  

意见:

  单位盖章:

  

  经办人:  

  

      

所在地

乡(镇)

(街道)
(盖章)

  

意见:

  

  单位盖章:

  

  经办人:  

  

      

备注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网站标识码:6402020003      宁ICP备 2021001683号-1      主办单位: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人民政府办公室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0952-5892889  宁公网安备640202020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