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口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武口区“十四五”工业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索引号 | 640202027/2023-00007 | 文号 | 石大政发〔2023〕38号 | 生成日期 | 2023-07-21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大武口区工信局 | 责任部门 | 大武口区工信局 |
大武口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武口区“十四五”工业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石大政发〔2023〕38号
高新区,区直各部门,驻地有关单位:
《大武口区“十四五”工业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已经区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大武口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7月21日
(此件公开发布)
大武口区“十四五”工业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石嘴山市关于工业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依据《大武口区国民经济和社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编制工作方案》(石大党办发〔2020〕22号)《大武口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石嘴山市建设产业转型发展示范市和大武口区“四篇文章”“四区建设”“四宜之城”的战略部署,聚焦自治区、市关于“六新”产业发展总体要求,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绿色低碳为方向,聚焦“双碳”“双控”,推动工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奋力走出一条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二、发展目标
(一)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全面落实工业强区战略,充分发挥辖区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到2025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0家左右,工业总产值达到400亿元以上。培育30亿元以上企业5家、10亿元以上企业8家。
(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双倍增”计划,在专精特新、国产替代、自主可控等方面突破一批关键技术瓶颈,形成一批应用价值高的科技成果。到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分别达到50家和150家,各类创新平台达到40家以上,R&D经费投入达到3%以上,强度保持在自治区前列。
(三)工业结构不断优化。重点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持续提升,到2025年,新型材料、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总产值占比75%以上。战略性新型产业增加值占工业总量比重25%以上。
(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紧盯“双碳”目标,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完成市级下达任务;加快高新区绿色循环化改造,建成50家国家、自治区、市级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建设水平大幅提升。
三、重点任务
坚持高质量发展,聚焦“双碳”目标,以技术创新为引领,改革开放为动力,加快全区工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转型发展,重构大武口区老工业城市制造业的竞争优势,着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大武口样板。
(一)围绕高质量发展转型发展,大力实施“四大改造”。
1、大力推进结构改造。突出“保产能、调结构、转方式”的推进模式,进一步优化全区产业结构、产能结构、产品结构,大力推动新型材料、装备制造、数字信息、清洁能源、轻工纺织等重点产业发展,调优产能结构。综合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坚决淘汰落后产能,鼓励碳素、活性炭等行业低端低效产能通过兼并重组、提升改造、主动退出等方式进一步化解涉煤行业过剩产能。建立“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和“僵尸企业”市场出清长效机制,推动资源能源向资源利用强度低、效率高、效益好的地区、行业、项目集聚。深入开展闲置厂房和“僵尸企业”清理,有效盘活闲置厂房,推进低产低效企业稳步退出,为优质项目、优质企业腾挪或预留空间。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有效投资,围绕产业链发展方向,加大全产业链招商引资力度,突出龙头项目及上下游配套项目开展专题招商。(责任单位:高新区经济发展局、生态环境与规划建设局、投资促进局,区发展和改革局、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和水务局)
2、推进工业企业智能改造。充分应用互联网、5G、大数据、机器人等先进技术进行改造赋能,推动关键岗位、生产线、车间、工厂实施“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引导有基础、有条件的中小企业推进生产线自动化改造,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创建一批智能制造示范试点。深挖辖区企业智能制造潜力,积极推进智能化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培育建设工作。(责任单位:高新区经济发展局,区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
3、大力推进技术改造。鼓励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推进技术进步,常态化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推动上下游企业协同改造升级,推进企业管理水平、生产水平和研发能力的整体提升。支持企业引入高端技术和先进水平生产线,加快关键工序、核心设备更新改造,提高装备高端化水平。鼓励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和先进工艺实施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改造,实现产品升级改造、技术迭代更新、工艺优化提升。鼓励企业实施环保技术改造,加快节能减排绿色智能装备改造升级。支持企业积极承担国家工业强基示范项目和重大专项研究,在技术改造中加大重大技术及装备首台套、新材料首批次应用,力争在生产技术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争创一批自治区对标工作标杆奖和进步奖。(责任单位:高新区经济发展局、高新区科技创新局,区科学技术局、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
4、大力推进绿色改造。围绕全区工业产业绿色化、高端化,大力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实施一批重大绿色改造项目,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绿色产品、绿色工厂,打造绿色园区。以工业能效水效提升、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组织实施工业企业能效“领跑者”和能效水平对标达标行动,开展重点用能企业节能诊断,对重点用能企业进行诊断,支持企业对标对表,树立行业标杆,提升工业能效水平。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改造,推广应用重点节能技术、设备和产品,促进能源梯级利用、物料循环利用、废物综合利用,建立低耗高产的制造体系。(责任单位:高新区经济发展局、生态环境与规划建设局,区发展和改革局、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市生态环境局大武口分局)
(二)大力发展“六新”产业,聚力打造工业转型样板市。立足大武口区产业发展基础和优势条件,加快推进新型材料、装备制造、数字信息产业集聚扩能,强健产业链、优化价值链、提升创新链,着力打造全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先行产业。装备制造领域,聚焦煤机装备、精密铸造、通用装备及零部件等领域,以“创新驱动、高端引领、智能转型”为发展思路,引导传统煤机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提升配套协作和新产品研发能力,逐步构建大企业创新发展、小企业配套服务的装备制造产业体系,打造国家级先进装备制造生产研发基地。新型材料领域,聚焦稀贵金属、锂电材料、光伏材料等领域,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提升新型材料产业化和规模应用能力,着力打造以新型材料为基础、链式效应凸显、科技创新与集群发展特征明显的新型材料创新发展领先区;巩固长胜煤炭集中加工区整治提升成果,加大低端落后产能淘汰力度,推动低端碳基材料企业转型发展。数字信息领域,聚焦电子信息制造业和电子信息服务领域,依托中色东方、九天智能科技、盈氟金和、海力电子等现有骨干企业,积极引进和发展电子元器件等相关制造企业,深入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打造数字信息产业集聚高地。清洁能源领域,统筹煤电、光电、风电、生物质能发电等多能互补,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信息电力系统,支持石嘴山高新区建设自治区绿电园区,增强电网清洁能源接纳能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多元发展光伏发电,积极争取国家整县(区)用户和屋顶光伏试点。有序发展风电,立足石炭井地区风能资源丰富的特点,引入具有实力的风电企业实施一批平价风电、分散式风电项目。因地制宜推进风光互补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政策支持,建设一批新型储能试点项目。加强城市天然气应急储存设施建设,提升天然气调峰供应能力。轻工纺织领域,聚焦绿色食品产业链关键环节,围绕补短板强弱项进行延链补链,高标准规划建设绿食品产业园,推进产品多元化开发和多环节增值。支持贺东庄园等酒庄加快西环线葡萄产业长廊建设,提升提级酿造工艺,培育葡萄酒品牌,建设葡萄酒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支持大窑饮品、德希恩实业等企业,发展高品质碳酸饮料、果蔬汁饮料、谷物饮料等产品。持续培育壮大纺织产业,推动宁夏恒达纺织年产万吨新型纱线技改项目尽快投产达效,培育“红蜡滴”枸杞品牌,引进区内外枸杞加工龙头企业,研究开发枸杞功能性食品、饮品和保健品等高端产品。(责任单位:高新区经济发展局、科技创新局、生态环境与规划建设局,区发展和改革局、科学技术局、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和水务局)
(三)聚焦提质增效,推动创新引领发展。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创新载体建设,建立完善协同创新体制机制,建设一批研发机构、创建一批创新平台载体、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施一批高新技术、新项目,持续提升企业综合竞争能力。
1、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突出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开展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推动创新资源、人才、政策、服务向企业集聚,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纵深推进“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支持辖区重点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积极承担国家、自治区和石嘴山市级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工程项目。强化人才支持,深化产教融合,推动宁夏理工学院等高等院校优化相关学科建设和专业布局,鼓励企业建立企业研究院、院士、博士后工作站等创新平台。加快科技型企业培育,加大对企业研发活动的支持,引导企业提升研究与开发投入强度。积极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的创新业态,支持中小企业聚焦主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形成一批专注于细分领域、创新能力强、竞争力强的专精特新企业。(责任单位:高新区科技创新局,区发展和改革局、教育体育局、科学技术局、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强化创新平台载体建设。依托大武口区国家(第三批)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协同推进石嘴山高新区国家小微企业双创基地、石嘴山市先进材料协同创新工程中心、宁夏中科碳基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支持各类创新主体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加速器等综合载体,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营造良好的创业创新环境。支持辖区重点企业申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等创新平台。聚集新型材料、装备制造、数字信息等重点领域,加快建设一批自治区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专业化众创空间等“双创”平台建设,提升孵化效率。鼓励科技中介机构开展面向科技中小企业的服务。(责任单位:高新区科技创新局,区发展和改革局、科学技术局、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
3、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优化整合科技资源,依托辖区重点企业,发挥石嘴山先进材料协同创新工程中心等创新平台作用,集中区内外行业专家、产业联盟、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等科研力量,紧紧围绕稀有金属、锂离子电池、光伏材料、电子信息、精密铸造等细分领域,着力攻克一批产业关键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一批急需技术。实施关键技术“揭榜挂帅”行动,力争在优势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在主导产业中形成一批有核心专利权的拳头产品。聚焦重点产业“卡脖子”环节,支持基于增材制造和化学气相沉积的生物医疗用钽材料的技术研究与验证等一批科技重大专项,力争形成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争在高端装备制造、大宗工业固废等领域实现新突破,探索推动新品种的研发和现有品种的二次研发,打通原始创新、工程创新和产业化创新生态链。(责任单位:高新区科技创新局,科学技术局、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
(四)完善基础建设,延展产业发展链条。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夯实产业发展基础,统筹推进产业、产品、产能结构的调整优化,促进集聚发展,持续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1、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以石嘴山高新区为主战场,以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超前为原则,以有效防范债务风险为前提,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构建“新九通一平”支撑体系。按照政府引导、园区承载、市场运作思路,鼓励支持企业自建和引入第三方代建相结合的“三位一体”投资建设机制,加快处置僵尸企业,持续盘活闲置土地,营造产业项目“拎包入住”的良好环境。(责任单位:高新区生态环境与规划建设局,区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
2、强化产业链条协同。坚持集群发展,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打造产业链条完整,配套体系较完善的新兴产业集群。绘制产业链图,技术路线图、应用领域图、区域分布图,通过强基、强链、延链、补链、集群培育,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在锂离子电池、光伏、智能制造装备、绿色食品(葡萄酒、饮料)等领域,基本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扶持传统产业龙头骨干企业,通过兼并合作等方式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形成协同发展。积极发挥石嘴山高新区作用,以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为载体,重点推进智能制造、锂电池等“专业园区”建设,完善产业链协作配套设施,培育和建设特色鲜明、具备较强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集聚区。(责任单位:高新区经济发展局、生态环境与规划建设局,区发展和改革局、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和水务局)
(五)激发市场活力,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加快特色园区建设,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深化工业品牌建设,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再造区域经济发展新优势,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生态。
1、推进产业园区建设。以石嘴山高新区作为大武口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主平台、落实全区工业发展战略布局的主载体作用,依托园区龙头骨干企业,加快推进一批特色产业园建设,推动企业和园区转型升级,实现企业“集聚”向企业“集群”的转变,打造产业聚合发展大平台。依托天地奔牛、维尔铸造等企业,推动“大武口制造”向“大武口智造”转变,建设石嘴山智能制造产业园。依托中色东方、巴斯夫杉杉等企业,推动碳谷能源、星凯新能源等石墨负极项目建设,积极招引锂电池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设锂电池材料产业园。依托九天科技、钜晶源等企业,推动工业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打造电子信息产业园。依托金晶科技、旭樱新能源等企业,进一步扩大光伏玻璃和晶体硅产能,建设太阳能光伏制造产业园。(责任单位:高新区经济发展局、生态环境与规划建设局、科技创新局,区发展和改革局、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
2、培育引进龙头企业。实施龙头企业培育计划,聚焦规模优势明显、具备产业链整合能力的龙头企业,加快壮大占据产业链中高端的行业领军企业,打造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的产业链“链主”企业,培育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区域竞争力、产业带动力的领航企业。深入开展上市企业培育行动,大力推动工业企业上市,力争培育一批产值市值双提升的优强企业。依托石嘴山先进协同创新工程中心等平台,逐步壮大企业发展规模、提升企业竞争力,新增培育一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引入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有助于大武口区发展的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以高新技术企业为骨干的科技龙头企业梯队。(责任单位:高新区经济发展局、科技创新局、投资促进局,区科学技术局、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
3、全面扶持中小企业。积极培育和引进一批“隐形冠军”、“单项冠军”企业,支持加快发展一批创新型、成长型企业,支持维尔铸造、艾森达等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为科技“小巨人”企业。引导中小微企业立足自身特点和优势,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发展道路,专注发展核心业务,打造一批具有潜力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形成中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局面。加快推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展,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头雁”作用,鼓励大中型企业通过延长产业链等多种方式,打造一批在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高、拥有核心技术、成长性好的科技型企业。健全中小企业金融、对外合作、管理提升等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责任单位:高新区经济发展局、科技创新局,区科学技术局、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
4、强化自主品牌培育。树立“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发展思路,引导企业开展产品价值提升专项行动,加快推动企业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转变、初加工粗加工产品向深加工精加工产品转变。支持重点企业建立品牌培育管理体系标准,培育打造形成一批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武口制造”品牌。支持有条件的行业龙头企业采取收购、兼并、控股、联合以及委托加工等方式,创建国内国际知名品牌。引导维尔铸造、唯铂新材料、昇力恒等中小企业专注细分市场,培育出一批“小而精、小而优、小而特”的产品品牌。加强对工业品牌的科技创新投入及对品牌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责任单位:高新区经济发展局、科技创新局,区科学技术局、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大武口区分局)
(六)坚持绿色低碳,推动工业持续发展。坚持绿色低碳发展,落实“双碳”目标,筑牢“双控”底线,严控“两高”项目,淘汰落后低效产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构建绿色低碳工业体系。
1、落实节能降碳增效。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开展大武口区碳达峰、碳中和路径研究。严格落实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坚决遏制园区“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加大节能监察力度,建立区政府和高新区管委会跨部门联动机制,对辖区重点用能单位电机、风机、泵类、压缩机、变压器、工业锅炉等设备开展监督检查,增强节能监察约束力。严格排污许可,强化“两高”项目监管执法,加强“两高”企业排污许可证质量和执行报告提交情况检查。加大推进清洁生产力度,加快清洁生产技术推广应用,降低污染排放强度。推广使用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与高端的节电设备装备工艺,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责任单位:高新区经济发展局、生态环境与规划建设局,区发展和改革局、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市生态环境局大武口分局)
2、全面加强污染防治。坚决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持续推进贺兰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治理和矿山整治,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攻坚战成果。狠抓大气污染防治,大力推进重点行业VOCs治理,实施VOCs排放总量控制,加强无组织排放管控。全面排查整治污染源,严格建筑工地、散煤、道路扬尘、重点企业环境监管、机动车管理等管控,切实减少大气污染。狠抓水体污染防治,落实“四水四定”,严格控制高耗水行业发展,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推动工业节水降耗,落实国家节水行动,实施节水管理和工业节水改造升级,鼓励企业加大再生水回用。加强工业废水治理,严落实工业排污许可制度,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要求,全面排查入河湖排污口。推进地表水与地下水协同防治,加强地下水污染源对地表水的环境风险管控。狠抓土壤污染防治,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强化工业用地征收、收回、收购等环节监管,禁止向产业政策明令禁止的限制、淘汰及产能过剩类项目行业批地供地,严防土壤环境污染。(责任单位:高新区经济发展局、生态环境与规划建设局,市生态环境局大武口分局、农业农村和水务局、自然资源局、住建交通局、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
3、推动资源循环利用。支持石嘴山高新区加快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推动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推进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强化工业节水效能提升措施,严格能耗物耗准入门槛,倒逼高耗水项目和产业有序退出,推广降耗新技术,开发节能新产品。开展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评价,培育和扶持一批资源综合利用示范企业,组织认定一批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示范企业。严控工业固废增量,落实新建耗煤项目煤炭减量等量替代。鼓励园区开展固废外销外运,支持辖区火电企业和固废产生企业积极拓展区外市场。到2025年,大武口区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率完成市级下达目标任务。(责任单位:高新区经济发展局、生态环境与规划建设局,区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市生态环境局大武口分局)
四、保障措施
一是建立完善组织保障。成立推进大武口区工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统筹全区工业高质量发展工作,负责全区政策制定、产业布局、重大问题协调等宏观管理。定期召开调度会,研究分析全区业经济运行情况,处理工业发展相关问题。将重点任务纳入考核体系,设立科学考核指标,进一步落实责任分工,确保方案落实落地。
二是加强各类政策支撑。积极落实自治区“稳保促”50条、工业企业稳增长36条和各级各类减税降费政策,持续增强工业主体信心,全力以赴助力工业经济提振动能。产业方面,按照产业结构指导目录,积极组织实施一批新动能培育、技术改造升级、创新平台建设等重大工程项目,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金融方面,积极争取和用活用好国家和自治区各类财政资金,稳步提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引导,进一步落实减税降费工作,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共同形成各级各类资金支持辖区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土地方面,探索差别化供地政策,保障重大项目用地,完善亩产效益评价倒逼激励制度。
三是加强技术人才保障。聚焦全区高质量发展战略,引进高层次人才,探索以挂职兼职、项目合作、联合攻关等方式,柔性引进一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继续发挥好“孵化器”和“助推器”作用,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建立人才小高地、专家服务基地等服务平台。充分利用高校资源,鼓励企业针对发展需要签订协议,实施对口单招,培养订单式大学生。强化培养机制,大力培养人才,加强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在职培训和学历深造。贯彻落实自治区和石嘴山市人才奖励、住房保障、社会保障,以及配偶就业、子女入学、职称评审、健康医疗等相关政策,为全区工业发展招才引智提供加强保障。
四是强化企业服务保障。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建立企业困难问题和意见建议定期征集机制,建档销号跟踪督办企业反映的困难问题,积极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推行帮办代办制度,为重大项目配备全程帮办服务专员。推广全流程在线审批,简化评估评审项目申报手续,做到“审批不见面、最多跑一次”。全面规范供水供电供气供热企业服务收费行为,除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外,不得由用户承担额外的建设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