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统计信息

大武口区近三年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报告

发布日期:2025年03月25日 来源:



固定资产投资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以及创造就业机会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近年来,大武口区始终坚持项目为王理念,持续深化项目攻坚,强壮产业筋骨,筑牢发展基石,以更加坚实的,更高速度的,有力促进了全经济社会平稳发展。

、固定资产投资总体情况

(一)占比与增速分析

年份

2022年

2023年

2024

地区

同比增速(%)

占全部投资比重(%

增长贡献率(%

同比增速(%)

占全部投资比重(%

增长贡献率(%

同比增速(%)

占全部投资比重(%

增长贡献率(%

石嘴山市

25.1

100

100

7.8

100

100

-19.2

100

-100

大武口区

8.8

23.3

9.3

4.3

22.6

13

12.2

31.4

14.3

惠农区

16.4

25.9

18.2

93.7

46.5

311

-29.2

40.8

-70.5

平罗县

40.1

50.8

72.5

-34.3

30.9

-224

-27.3

27.8

-43.8


从数据可以看出,2022-2024年我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呈现上升趋势,现出积极向好的发展态势。在增速方面,持续保持稳定增长2022年同比增长8.8%,尽管增速在全市排名第三,但为后续的增长奠定了基础。2023年同比增长4.3%增速位列全市第二,显示出投资增长的稳定性。到了2024年,增速实现了质的飞跃,同比增长12.2%,一举跃居全市第一,且较全市增速高出31.4个百分点,彰显出大武口区投资增长的强劲动力。

从增长贡献率角度看,近三年大武口区投资增长贡献率分别为9.3%13%14.3%,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对全市投资增长的支撑作用愈发显著,成为推动全市投资增长的重要引擎。尤其是2024年,全市投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我区的高速增长,大武口区的投资增长为全市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近三年全市及三县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折线图  


(二)投资结构特征

近三年大武口区投资结构对比表

指标名称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同比增速(%)

占全部投资比重(%

同比增速(%)

占全部投资比重(%

同比增速(%)

占全部投资比重(%

固定资产投资

8.8

100

4.3

100

12.2

100

1.第一产业

103

3.6

-22.1

2.7

-21.9

1.9

2.第二产业

-8

47.7

-3.4

44.2

6.90

42.1

制造业

-39.3

24.3

3

24.0

-0.3

21.3

工业技改

36.5

32.4

19.9

37.2

-30.9

22.9

3.第三产业

27.1

48.7

13.8

53.2

18.40

56.1

房地产开发投资

70.6

6.6

-4.4

6.1

21.8

6.5

基础设施

14.50

27.5

39.0

36.7

26.2

41.2

4.建安工程投资

40.5

66.1

-1.7

62.3

21.8

67.6

5.民间投资

-21.5

30.6

-7.8

27.0

3.3

24.9

6.辖区项目投资

-22.4

60.9

-7

54.2

6.2

51.4

7.其他投资

237

32.5

27.3

39.7

19

42.1


1.第一产业:第一产业投资占比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从2022年的3.6%降至20241.9%。同时,增速也出现了较大的波动,2022年增速高达103%2024回落-21.9%,由于2022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特色农业项目等投入较大,推动了投资的快速增长。而后投资项目进入平稳运营期,新的投资项目尚未及时跟进,导致投资规模和增速双下降。

2.第二产业:第二产业投资占比持续缩减,从2022年的47.7%202442.1%。增速方面波动明显,2024年仅增长6.9%。其中,制造业作为第二产业的核心部分,连续三年呈现负增长或微增态势。这反映出制造业在市场竞争加剧、技术创新不足、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企业投资意愿降低,产业发展面临较大挑战,进而影响了整个第二产业的投资规模和增长速度。

3.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投资占比逐年扩大,从2022年的48.7%增长至202456.1%。增速相对稳定,近三年增速分别27.1%13.8%18.4%。在第三产业中,基础设施投资贡献突出,2024年占比达到41.2%。这表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武口区在交通、城市更新等基础设施领域的投入不断加大,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也带动了第三产业投资的持续增长。

(三)投资主体与项目构成

1.民间投资:民间投资占比持续下降2022年的30.6%降至2024年的24.9%2024年民间投资增速仅为3.3%。主要当前经济环境下,制造业领域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原材料成本上升、市场需求波动等问题,导致企业利润下滑,投资回报率降低,从而使得民间投资主体的投资意愿受到极大抑制,投资活力不足。

2.工业技改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占比大幅下滑2022年的32.4%降至2024年的22.9%工业技改投资增速下降30.9%,严重制约了工业的升级转型。企业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到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中,导致生产效率难以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下降,影响了工业产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

三、存在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失衡,工业动能不足第二产业占比在三年间下降了5.6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占比持续萎缩,工业技改投资在2024年增速更是低至-30.9%。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产业转型升级。当前工业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而制造业作为工业的核心,其投资不足使得企业难以进行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无法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处于劣势。工业技改投资的大幅下滑,进一步阻碍了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导致产业结构失衡问题愈发严重,经济增长的工业动能明显不足。

二是区返占比逐增抗风险能力弱区返投资占比从202232.5%升至2024年的42.1%,呈现出过度依赖外部资金的态势。随着乌玛高速、西线供水等区返项目逐个投产,区返资金逐渐减少或中断并形成较大基数,我区的固定资产投资将受到严重冲击,抗风险能力弱的问题将凸显出来

三是投资体量偏小,可持续性差。新入库项目规模小,2024年入库5000万元以上项目仅占本年入库项目个数的21%。同时,辖区项目投资占比在三年间下降了9.5个百分点。表明区域内投资项目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不足,缺乏能够长期拉动经济增长的大型优质项目,这对于我区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极为不利。

四是民间投资减退,活力不足。民间投资占比降至24.9%,在制造业领域,企业由于面临市场竞争激烈、原材料价格上涨、融资困难等问题,利润下滑严重,导致投资意愿不强民间投资信心仍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民营企业反映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成本较高,限制了其投资扩张意愿。民间投资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活力不足使得市场缺乏创新和发展的动力,影响我区经济的发展活力和创新能力。

四、对策建议

(一)优化投资结构,强化工业支撑聚焦制造业升级,用活用好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政策,加大对技术改造的投资力度,牵引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技术改造投资具有投入少、产出多、周期短、效益高等特点,能使已有项目老树发新芽。通过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技术能力,使传统产业的发展重心转向高附加值的产业领域或产业链环节。引导企业把资金投向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领域,加快推动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高端化、绿色化改造项目,加快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步伐。通过设备更新改造,尤其是以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供应链管理为重点的技术改造,强化企业在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方面的技术水平和能力通过deepseek导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和网络技术,实现流程创新、产品创新和模式转变,提供更多符合市场需要的高附加值产品。

(二)完善项目储备,增强发展后劲要加大重点项目投资、策划及储备力度,围绕3+1”产业布局,着力谋划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特色轻工等项目,发挥天地奔牛、巴斯夫杉杉等“链主”企业带动作用,重点产业链进行精准招商,重点引进产业链补链企业,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增强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聚焦支持中央预算、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支持投向,深入分析“两重”“两新”政策,有效衔接“十五五”发展需求和规划编制机遇,重点储备产业发展、城市更新、交通、教育、文旅、医疗卫生等符合“两重”“两新”政策的项目。密切关注群众需求,围绕群众最关心的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内涝治理等方向,“以项目大谋划,谋划大项目”为抓手,系统谋划一批群众期盼的标志性项目。确保项目库动态储备规模超100亿元,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项目支撑,保障投资的稳定增长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激发市场活力,提振民间投资强化项目全周期管理建立谋划落地建设投产闭环机制,从项目的前期谋划、立项审批,到项目的落地实施、建设推进,再到项目的建成投产和后续运营,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和服务。坚持不懈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优化涉企惠民服务,保障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引导“要素跟着项目走”,统筹土地、资金等指标要素保障,发挥好企业应急调控响应、政银企对接等机制作用,及时解决企业提出的各类诉求,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稳定企业发展信心,从而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四)创新融资模式,提升投资能力。大专项债申报力度,积极谋划符合专项债申报条件的项目,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协调,通过专项债资金的投入,改善区域基础设施条件,拉动投资增长,同时减少对区返资金的依赖。探索产业基金+社会资本模式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本跟投。通过这种模式,拓宽项目融资渠道,增加项目资金来源,降低项目融资成本,提高项目的融资效率,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多元化的资金支持。立足实体经济需求加快金融创新,引导金融企业加大绿色金融、供应链金融、动产抵押和贸易融资等方面的金融产品创新,建立重大产业、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的产融对接机制,推动产业与金融融合发展。鼓励企业参与组建多种形式的产业联盟,以资本为纽带、以项目为载体、以技术为平台、以上下游企业为链条,加强资源整合与创新协同。结合区域产业基础以及产业集群发展特点,聚焦战略性、引领性、重大基础共性需求,加快石嘴山先进材料协同创新工程中心建设,集中资金、人才、设施等资源开展协同创新,进一步提升产业技术服务水平,不断强化产业共性技术对企业投资的支撑能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网站标识码:6402020003      宁ICP备 2021001683号-1      主办单位: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人民政府办公室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0952-5892889  宁公网安备640202020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