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信息 > 工作计划

大武口区科学技术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重点工作安排

发布日期:2025年06月11日 来源: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打造区域科技创新高地的重要一年。区科技局在区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自治区、市各项安排部署以及区委十届六次全会、区两会精神和各项科技创新工作任务,以自治区创新型县(区)为抓手,聚焦目标导向,深化创新发展,进一步为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创新立区、科技强区“赋势储能”。现将2024年工作情况和2025年重点工作汇报如下:

一、2024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夯实党建基础,打造模范机关。一是深化政治建设。始终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从理论中找方法、找答案、找指南。落实理论学习“第一议题”制度,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组织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筑牢思想防线,坚守纪律红线。截至10月份区科技局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10次、党组会12次,集中开展党纪学习教育9次。二是严抓制度落实。党支部书记严格落实抓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坚持把 “三会一课”、党员评星定格、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和组织生活会等党建制度抓好抓实,组织召开党支部党员大会9次,讲党课1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9次。三是打造党建品牌。区科技局以“党建引领 科技赋能”党建品牌创建为抓手,坚持党建与科技创新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突出党建引领,着力打造以党建引领、科技赋能、助企创新的工作格局,坚持把创新理念“立”起来,把创新生态“优”起来,把创新人才“聚”起来,倾力打造人民满意、企业满意的基层党组织。

(二)深挖创新资源,激发创新活力。一是强化创新主体培育。按照分类管理、精准施策原则,做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工作。组织东方超导、共宣环保、巨晶源晶体、天宝炭素、华夏鼎慧等7家公司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组织持证环境科技、德希恩实业、北鼎新材料、贺东庄园、鼎盛同创5家企业申报自治区雏鹰企业,新增埃可美科技、华夏鼎慧2家自治区雏鹰企业;组织东方超导申报自治区瞪羚企业,新增中色金航钛业1家自治区瞪羚企业。二是强化创新平台打造。充分发挥我区主导产业、特色产业优势,聚集企业力量大力打造科技创新平台。组织引导中色东方集团、昇力恒、北鼎新材料、海力电子4家企业申报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三是强化产学研用结合。积极对接宁夏大学开展装备制造产业科技成果(大武口区专场)路演活动1场,30余家企业参与活动;举办“自治区科技惠民暨县域科技成果转化培训班”,辖区40余家企业参与培训;组织新材料、装备制造领域15家企业进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开展科技成果对接活动,交流技术需求14项,有效推动科技成果与产业需求双向精准对接,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和深入融合。

(三)优化创新生态,做好创新服务。一是加大科技创新服务力度。进一步健全R&D研发投入归集培训辅导机制,分规模、分类别组织辖区50余家规上有研发活动的工业企业进行集中培训,培训覆盖100余人次。同时对规上有研发的企业进行逐一入企指导。2023年R&D研发投入系统上报企业52家,归集总量4.5亿元,研发投入强度1.85%二是落实惠企政策。积极对接市科技局完成辖区2023年度研发费用后补助资金拨付工作,其中研发费用后补助资金获批企业86家,共计1099万元,规上新增研发费用后补助资金获批企业13家,共计71.4万元。三是紧抓创新项目实施。主动谋划、指导、申报2024年各类科技项目113项。共获批各类科技项目46项(重大科技项目4项,重点科技项目9项)。其中工业领域27项,农业社发领域获批项目19项,与去年同期相比,2024年在引导企业申报科技项目数量方面同比增长79%;获批科技项目数量方面同比增长35.3%,尤其是农业领域科技项目立项方面,增长明显。四是加大科技金融服务力度。以“宁科贷”为抓手,建立企业融资需求台账,截至10月初共为旭樱新能源、碳基环保、星晨新材料等19家科技型企业进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风险补偿贷款,在贷资金6850万元,进一步破解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四)凝聚创新人才,拓宽源头活水。一是把引智和引才抓起来。强化柔性引才和精准引智相结合,依托重点产业人才项目,多渠道柔性引进和自主培育人才。组织申报自治区科技领军人才7项,申报自治区科技创新团队5个,截至9月份辖区共柔性引进和培育科技人才70人。二是把企业家创新精神育起来。聚焦企业家这个“关键少数”或‘关键少数’,大力弘扬企业家创新精神,积极组织企业法人、负责人参加企业家创新精神线上培训8期,线下培训1期,培训覆盖900余人次。三是把科技特派员用起来。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行动,组织科技特派员深入农村基层服务,引进转化一批实用新技术、新品种、新装备,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截至目前,培育发展科技特派员77人,其中法人科特派47人,自然人科特派30人。

二、特色亮点工作

(一)首次组织实施县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项目建设。为进一步强化县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我区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区科技局根据《自治区科技厅关于做好2024年自治区县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示范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宁科农字〔2024〕1号)文件精神,研究起草了《大武口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示范2024年重点工作方案》,组织辖区企业征集、申报县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示范项目34项,积极对接自治区科技厅邀请工业、农业相关领域专家老师对申报的项目进行现场集中评审。根据评审专家组评审结果,在实地查看的基础上,结合评审分数的高低,确定16项予以立项支持,支持资金350万元。通过项目建设加快把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为大武口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二)组织实施2024年大武口区本级科技特派员科技服务类项目。共征集本级科技特派员服务项目8项,通过专家现场评审,根据得分情况拟立项5项,单个项目支持资金5万元,共计25万元。通过项目支持,充分调动科技特派员服务农业科技创新积极性,为乡村振兴贡献科技力量。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大武口区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重要进展,综合科技创新水平迈入自治区县(区)第一梯队,但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一是研发投入降低。2023年R&D研发投入系统上报企业52家,归集总量4.5亿元,同比降低10.7%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企业创新投入动能降低。受经济下行因素等影响,企业不敢创新,不能创新,创新活力不足科技创新资源缺乏科技型企业增量减少。另一方面,是在指导企业开展研发投入归集还不够深入,尤其是做好科技投入辅助账方面缺乏常态化指导,部分研发投入缺乏印证资料不能应统尽统部分企业财务人员专业水平不够,且更换频繁,研发投入归集不能做到常态化、精准化二是企业研发创新单打独斗。企业技术研发仍以个体为主,在产业链上布局创新链还缺乏顶层设计和技术支撑,高精尖人才和科技人才团队引进困难。

四、2025年重点工作安排

2025年区科技局将聚焦大武口区“十四五”规划科技创新指标任务,以自治区创新型县(区)建设为抓手,力争大武口区全社会R&D经费投入总量达到5.2亿元,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新增自治区雏鹰企业1家,有研发活动规上工业企业占规上工业企业比重中达到50%以上,争取2024年度科技成果登记数量50项以上,技术合同登记2.2亿元以上。一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项目为支撑,鼓励社会和企业逐年递增科技投入,及时为企业做好科技政策咨询和服务,确保研发费用应统尽统、补助政策应享尽享,多元化拉动企业实现配套科技投入。二是做实科技企业培育。根据培育目标,进一步完善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推进科技型企业升级赋能,积极遴选创新型示范企业创建,培育壮大发展前景好、创新能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成长性高新技术企业,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示范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引导高技术企业集群发展,形成区域、行业的示范带动效应。三是紧抓科技项目实施。持续跟进2024年度申报的各类科技项目,做好本级组织实施的县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示范项目和2023年度大武口区本级科技研发计划项目的绩效评价工作。重点摸排2025年企业科研计划项目,鼓励企业开展关键技术研发攻关、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创新平台建设,带动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或自立项目申报密度,促进科技成果在企业转移转化,助推企业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四是深化东西部科技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围绕重点产业、重要领域、重点需求,精准挖掘企业技术需求,项目为依托,鼓励企业积极参与东西部科技合作,强化科研项目联合攻关。加快东西部合作平台建设,鼓励企业与东部企业、科研院所共建创新联合体,引导企业在产业协同创新和融通发展等方面接续发力。利用上海、西安、成都等地人才和科技信息资源的桥头堡作用,引导、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建设“飞地”研发中心,借梯爬高持续优化平台建设。五是加强校地合作。引进区内外高校优势科技资源,通过组建专家库、技术需求库等,开展好科技成果路演、企业高校行、专家下企业等活动,进一步促进校企在联合攻关、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引进、等方面开展多方位合作,推动更多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团队、科技成果、先进适用技术等向我区转移转化。积极推进自治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工作。积极对接自治区相关科室了解园区申报进展,联合农水局、星海镇进一步谋划园区特色产业项目建设,修订完善大武口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实施内容,推动辖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网站标识码:6402020003      宁ICP备 2021001683号-1      主办单位: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人民政府办公室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0952-5892889  宁公网安备640202020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