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信息 > 工作计划

大武口区科技局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重点工作安排

发布日期:2024年09月02日 来源:


大武口区科技局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重点工作安排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打造区域科技创新高地的重要一年。区科技局在区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自治区、市各项安排部署以及区委十届六次全会、区两会精神和各项科技创新工作任务,以自治区创新型县(区)为抓手,聚焦目标导向,深化创新发展,进一步为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创新立区、科技强区“赋势储能”。现将上半年工作情况和下半年安排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夯实党建基础,打造模范机关。一是深化政治建设。始终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从理论中找方法、找答案、找指南。落实理论学习“第一议题”制度,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组织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筑牢思想防线,坚守纪律红线。上半年区科技局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6次、党组会8次二是严抓制度落实。党支部书记严格落实抓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坚持把 “三会一课”、党员评星定格、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和组织生活会等党建制度抓好抓实。上半年区科技局召开民主生活会2次、组织生活会1次,组织召开党支部党员大会6次,讲党课1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6次。三是打造党建品牌。区科技局以“党建引领 科技赋能”党建品牌创建为抓手,坚持党建与科技创新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突出党建引领,着力打造以党建引领、科技赋能、助企创新的工作格局,坚持把创新理念“立”起来,把创新生态“优”起来,把创新人才“聚”起来,倾力打造人民满意、企业满意的基层党组织。

(二)深挖创新资源,激发创新活力。一是强化创新主体培育。充分发挥创新驱动作用,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按照分类管理、精准施策原则,做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工作。组织东方超导、共宣环保、钜晶源晶体3家公司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组织持证环境科技、德希恩实业、北鼎新材料、贺东庄园、鼎盛同创5家企业申报自治区雏鹰企业;组织东方超导申报自治区瞪羚企业。二是强化创新平台打造。充分发挥我区主导产业、特色产业优势,聚集企业力量大力打造科技创新平台,进一步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做好企业技术攻关支撑。组织引导中色东方集团、昇力恒、北鼎新材料、海力电子4家企业申报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三是强化产学研用结合。积极探索“科技创新平台+政企院所+项目+人才”模式。充分发挥大武口区技术转移研究院作用,围绕区域产业特色,引导辖区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稳定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积极对接宁夏大学开展装备制造产业科技成果(大武口区专场)路演活动,组织辖区新材料、装备制造企业进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开展科技成果对接活动,推动科技成果与产业需求双向精准对接,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和深入融合。

(三)优化创新生态,做好创新服务。一是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进一步健全R&D研发投入归集培训辅导机制,规模、分类别组织辖区50规上有研发活动工业企业进行集中培训,培训覆盖100余人次。同时对规上有研发的企业进行逐一入企指导,确保全区科技投入稳步增长。截至3月初入统数据:2023年我区R&D研发投入系统上报企业52家,归集总量达到7.47亿元。同时对接市科技局完成辖区2023年度研发费用后补助资金拨付工作,其中研发费用后补助资金获批企业86家,共计1099万元,规上新增研发费用后补助资金获批企业13家,共计71.4万元。二是紧抓创新项目实施。主动谋划、指导、申报2024年各类科技项目97项。其中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1项,自治区重点成果转化项目20项,县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示范项目31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15项。鼓励推动企业开展关键技术研发攻关、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创新平台建设,带动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或自立项目申报密度,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三是加大科技金融服务力度。“宁科贷”为抓手,建立企业融资需求台账,上半年共为旭樱新能源、高新能达科技、碳基环保、星晨新材料等20家科技型企业进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风险补偿贷款,在贷资金6900万元,进一步破解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四)凝聚创新人才,拓宽源头活水。一是把引智和引才抓起来。强化柔性引才和精准引智相结合,依托重点产业人才项目,多渠道柔性引进和自主培育人才。组织申报自治区科技领军人才7项,申报自治区科技创新团队5个,上半年共引进和培育科技人才5人。二是把企业家创新精神育起来。聚焦企业家这个关键少数,大力弘扬企业家创新精神,积极组织企业法人、负责人参加企业家创新精神线上培训3期,线下培训1期,培训覆盖500余人次。三是把科技特派员用起来。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行动,组织科技特派员深入农村基层服务,引进转化一批实用新技术、新品种、新装备,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截至目前,培育发展科技特派员87人,其中法人科特派63人,自然人科特派24人。

二、特色亮点工作

(一)聚焦平台打造,建设大武口区技术转移研究院。区科技局按照“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协同创新、互利共赢”的原则指导成立大武口区技术转移研究院,上半年区科技局对接印发了《大武口区技术转移研究院建设方案》,协调指导成立宁夏大诚科技有限公司,完成区科技局与大诚科技相关运营指标协议签署,指导建立健全研究院部门规章制度,确保研究院组建和运营有效推进,通过开展线上、线下科技成果路演、科技咨询、需求对接、成果转化等活动更好服务辖区企业。

(二)首次由县区本级组织实施县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项目建设。为进一步强化县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我区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区科技局根据《自治区科技厅关于做好2024年自治区县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示范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宁科农字〔20241号)文件精神,研究起草了《大武口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示范2024年重点工作方案》,组织辖区企业征集、申报县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示范项目34项,积极对接自治区科技厅邀请工业、农业相关领域专家老师对申报的项目进行现场集中评审。根据评审专家组评审结果,在实地查看的基础上,结合评审分数的高低,确定16项予以立项支持,支持资金350万元。通过项目建设加快把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为大武口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虽然近年来随着科技惠企服务的不断推进,我区科技创新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不容忽视存在一些问题,如科技创新投入力度不够,企业创新发展后劲不足。主要表现在受经济下行压力及创新主体意识不强等因素影响,企业传统观念更新不及时,在科技创新方面缺乏后劲,传统规上企业尤其是炭基材料企业实施科技研发项目能力不足、主动性不够。同时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还不足。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发挥还不够,企业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渠道不多,高校院所科技成果与企业技术需求信息还不对等,对接高校院所还不够多不够精准,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有机融合还不健全。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半年区科技局将聚焦各项科技创新指标任务,以自治区创新型县(区)建设为抓手,力争大武口区全社会R&D经费投入总量达到5.95亿元,2024年本级财政研发投入较上年增长10%,全年计划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新增自治区雏鹰企业3家,新增有研发活动规上工业企业1家或在规上工业企业比重中达到50%以上,争取2024年度科技成果登记数量50项以上。一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项目为支撑,鼓励社会和企业逐年递增科技投入,及时为企业做好科技政策咨询和服务,确保研发费用应统尽统、补助政策应享尽享,多元化拉动企业实现配套科技投入二是做实科技企业培育。根据培育目标,进一步完善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推进科技型企业升级赋能,积极遴选创新型示范企业创建,培育壮大发展前景好、创新能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成长性高新技术企业,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示范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带动高技术企业集群发展形成区域、行业的示范带动效应。三是紧抓科技项目实施。持续跟进97项2024年度各类科技项目,同时做好本级组织实施的县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示范项目和2023年度大武口区本级科技研发计划项目的绩效评价工作。鼓励推动企业开展关键技术研发攻关、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创新平台建设,带动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或自立项目申报密度,促进科技成果在企业转移转化,助推企业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四是深化科技合作转化。围绕重点产业、重要领域、重点需求,精准挖掘企业技术需求,引进优势科技资源,通过组建科技企业库、技术专家库、成果供给库等,开展好科技成果路演、企业高校行、专家下企业等活动,进一步促进校企在联合攻关、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引进、园区共建等方面开展方位合作推动更多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团队、科技成果、先进适用技术等向我区转移转化。

大武口区科学技术局

2024年6月11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网站标识码:6402020003      宁ICP备 2021001683号-1      主办单位: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人民政府办公室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0952-5892889  宁公网安备640202020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