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信息 > 发展规划

大武口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发布日期:2021年06月25日 来源:


大武口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目 录

前言 1

第一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2

第一节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2

第二节“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形势与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4

第三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7

第二章奋力担当时代新使命,争当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排头兵 13

第三章坚持创新引领,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 15

第一节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支撑能力 15

第二节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16

第三节营造良好科技创新生态环境 17

第四章加快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19

第一节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 19

第二节推进现代服务业扩规提质 23

第三节加快推进数字化发展 24

第四节建设现代基础设施 25

第五章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优化供需结构适配性 28

第一节加强区域协作 28

第二节全面推动消费升级 28

第三节扩大有效投资 29

第六章深化改革开放,提升发展动力和活力 31

第一节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31

第二节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31

第三节扩大对外开放 32

第七章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33

第一节发展现代城郊型休闲农业 33

第二节推进乡村振兴 33

第八章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 36

第一节提升国土开发综合利用水平 36

第二节提升城乡基础设施承载能级 36

第九章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 38

第一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38

第二节提升文化服务水平 38

第三节推进文旅产业发展 39

第十章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建设美丽大武口 41

第一节推进生态系统修复 41

第二节加强环境综合治理 41

第三节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42

第十一章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 43

第一节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43

第二节强化就业优先政策 43

第三节加快教育体育高质量发展 45

第四节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46

第五节全面推进健康大武口建设 47

第六节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48

第十二章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水平 50

第一节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 50

第二节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51

第三节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51

第十三章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规划如期实现 53

第一节加强改善党的全面领导 53

第二节扎实推进政治建设 54

第三节激发干部群众奋斗精神 54

第四节健全完善规划落实机制 55


十四五时期20212025是我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科学制定和有效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对于争当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排头兵加快建设宜业宜居宜游美丽大武口具有重大意义。本纲要根据《中共大武口区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是今后五年全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是全部门和单位履行责任的主要依据。


第一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十三五以来,大武口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守好三条生命线,加快建设宜业宜居宜游美丽大武口,奋力推动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全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就,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第三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


第一节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预计202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增长110.9%十三五确定的32项主要指标基本完成。2019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到97.26%,达到了自治区确定的97%目标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年均增速6.5%,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0.66:50.08:49.26优化至2020年的0.7145.953.392020年规上工业中非煤行业占比较2015年提高35.1个百分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增长18家、52家,2019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47%,较2015年提高1.14个百分点,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成效显著。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高质量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19271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退出。每年投入80%以上财政资金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倾力办好就业、教育、文化、卫生健康、社会保障、城市建设等民生实事和社会事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持续提升,成功创建全国首批健康促进县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国家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取得成效,国家基本公共就业服务标准化专项试点深入推进。

——社会治理成效显著努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大力推进平安大武口建设,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乡村、社区、宗教、校园、企业、社团六大治理工作深入推进,全国街道服务管理创新实验区创建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不断深化,宗教法治化水平明显提升,城市社区治理走在自治区前列,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持续提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全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生态环境明显向好。全面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和自治区党委生态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全面打赢贺兰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全面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区森林覆盖率达4.34%,城市建成区绿率达38.75%,辖区生态环境更加宜居。

——改革开放纵深推进。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8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不见面、上办互联网+教育医联体试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改革走在全区乃至全国前列,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成效明显。对外经济交流加快推进,开放型、外向型经济不断发展

在肯定“十三五”以来发展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大武口区作为典型的资源城市,面临着发展不足与生态脆弱的双重压力,面临着扩大总量与提升质量的双重任务,面临着培育竞争优势与补齐发展短板的双重难题,面临着土地与能耗指标的双重约束,在推进转型发展和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


第二节“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形势与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1. 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步入加快推进期,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国际环境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加,大武口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从机遇看,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国家重大战略、一带一路建设全面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格局加快形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纵深发展,以及自治区守好三条生命线、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和市9+3”重点特色产业等重大决策部署,赋予了我区良好的政策机遇、发展机遇和市场机遇。

从挑战看大武口区农业农村短板突出,工业经济依然偏重,现代服务业量小质弱,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历史遗留问题仍未根本解决发展不足、开放不足问题突出,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增长动力后劲不足、质量效益仍然偏低、人口老龄化加剧,正处在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困难和希望同在,但机遇大于挑战、希望多于困难为此,要牢牢把握转型发展的窗口期、机遇期、关键期,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补齐发展短板,持续提升创新能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坚决走好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争当先行区建设排头兵。

  1.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总目标、总要求、总遵循,按照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市十届九次全会提出的2035年远景目标,科学定位辖区发展阶段特征经过15年的接续奋斗,经济繁荣实现大跨越年均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总量比2020年翻一番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赶上全国平均水平。全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实力将大幅跃升,投资结构、产业结构、供给结构契合新发展格局,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形成,城乡融合发展走在自治区前列。民族团结实现大进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扎根全民,民族关系团结和谐,各族群众守望相助一家亲,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作用进一步彰显,宗教关系和顺健康,宗教中国化方向进一步凸显;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建成更高水平的法治大武口、平安大武口。环境优美实现大突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标杆引领作用持续凸显,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理念深入人心,生态环境约束性指标持续下降,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水、土、气生态公共服务产品实现优质供给,贺兰山生态修复取得决定性成果,生态屏障作用进一步彰显。人民富裕实现大提升,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达到自治区平均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各级各类教育普及程度高于自治区平均水平,人均预期寿命达到自治区平均水平,社会保障待遇水平达到自治区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水平走在自治区前列,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基本建成文化强区、教育强区和健康大武口,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上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第三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宁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主动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守好促进民族团结、维护政治安全、改善生态环境“三条生命线,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建设好新型材料创新发展领先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生态工业文化旅游目的地,基本建成宜业宜居宜游美丽大武口,争当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排头兵,为继续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为全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落实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实现转型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全体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把注意力集中到解决各种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上来,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破解开放不足的短板制约,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意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三、发展目标

对照国家、自治区石嘴山市发展目标和区委九届七次全会通过的《中共大武口区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要求,立足大武口区实际,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主动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逐步实现以下目标:

——经济实力明显提升。立足建设黄河生态经济带和宁夏北部绿色发展区定位,充分发挥辖区特色产业优势,以新型材料创新发展领先区建设为牵引,统筹推进新型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清洁能源、文化旅游绿色食品等产业加快发展抓好高新区建设,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实现翻番。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到6.5%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5万元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8%左右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投资效率进一步提高,R&D经费投入强度保持在自治区前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7%左右。

——改革开放更加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市场主体改革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更高,营商环境更优,竞争制度更完善,对外开放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拓展,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带动及平台作用大幅提升,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成效显著,科技对外合作交流水平明显提升,积极融入全区自贸区创建,对外能源通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社会文明明显进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市民文明素质、科学素养和城市文明程度全面提升,五湖四海特征更加鲜明、工业文化底色显著提升,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活力迸发,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自治区生态工业文化旅游集聚区为抓手,打造西北知名的生态工业文化旅游目的地,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成色更足、品质更优、特色更靓。

——生态环境更加宜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贺兰山东麓绿道绿廊绿网建设深入推进,贺兰山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成为西北生态治理样板,生态安全屏障功能更加凸显,星海湖防洪调蓄、湿地净化、生态环境保护、休闲旅游文化功能充分发挥,绿色循环生产方式和健康环保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完成自治区下达的单位GDP用水、用能、用地等约束性指标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成效显著

——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发展实现同步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202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社会保障和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和消防救援应急体系建设更加完善全力打造西北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休闲康养城市,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成效明显

——社会治理走在前列。依法治区迈出坚实步伐,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行政效率和政府公信力显著提升,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健全,乡村、社区、宗教、校园、企业、社团六大领域治理水平明显提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消防救援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专栏1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指标

2020

2025

年均增速

[累计]

属性

经济发展

1.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

-

6.5

预期性

2.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

-

-

>6.5

预期性

3.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

-

预期性

创新驱动

4.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

2.67

3.0

-

预期性

5.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9.7

14

-

预期性

6.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6.0

10.0

-

预期性

民生福祉

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

城镇5

农村2

GDP增长同步

预期性

8.城镇调查失业率(%

6.1

-

<5.5

预期性

9.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0.8

11.3

-

约束性

10.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3.1

3.3

-

预期性

11.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90.9

95

-

预期性

12.每千人口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个)

0.09

1.5

-

预期性

13.人均预期寿命(岁)

76.3

78.2

[1.9]

预期性

绿色生态

14.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

11.5

15

[3.5]

预期性

15.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完成自治区下达

指标任务

约束性

16.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约束性

17.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降低(%


约束性

18.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85.1

85

-

约束性

19.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占地表水比例(%

100

80

-

约束性

20.森林覆盖率(%

4.34

6.34

-

约束性

21.湿地保护率(%

62.27

62.27

-

预期性

22.水土保持率(%

-

70

-

预期性

安全保障

23.粮食生产综合能力万吨

-

-

-

约束性

24.能源综合生产能力(亿吨标准煤)

-

-

-

预期性


注:[ ]5年累计数;能源综合生产能力指煤炭、石油、天然气、非化石能源生产能力之和;非化石能源不包括水电。


第二章奋力担当时代新使命,争当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排头兵


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宁夏的时代新使命,是政治责任所在、全国大局所系、黄河流域所需、宁夏全域发展方向。大武口区坚持以先行区建设统领生态、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坚决扛起这一重大政治责任,努力争当先行区建设排头兵。坚持先行区一河三山生态坐标和一带三区总体布局,准确理解贺兰山生态屏障、黄河生态经济带和北部绿色发展区定位,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高转型升级效能找准大武口先行区排头兵发展方向和目标任务,打造先行区建设大武口样板。

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准确把握黄河上游定位,推进辖区重要入黄支沟、分沟和泄洪沟道治理完善城市防洪体系建设,提升城市防洪能力完成好贺兰山生态修复任务;推动农业面源污染大幅减少,工业生产实现达标排放,城乡生活污染全面有效治理,确保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好中向优;增绿补绿生态文明的观念形成,绿色消费习惯逐步养成;统筹生态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社会功能,建设生态城市带、生态产业带、生态交通带、生态旅游带、生态文化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前、作表率。

打造新型材料创新发展领先区。紧紧围绕自治区九大特色产业和市级“9+3重点产业及大武口“9+2重点产业发展定位,充分发挥辖区产业优势,重点建设锂电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和石嘴山新型材料协同创新研发中心,依托国家钽铌特种金属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碳基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支撑“三园”发展的创新能力体系,在西部地区形成新型材料为基础、链式效应凸显、科技创新与集群发展特征明显的新型材料创新发展高地。

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深入推进城市更新建设和乡村建设行动,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镇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城镇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加快城乡统筹融合发展步伐。突出乡土情、集约化、宜居性,全面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规划,推进村庄集聚提升、整治改善,打造集中连片美丽宜居示范乡村和美丽村庄,让乡村和城市高度融合,一体发展,2025,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就。

打造生态工业文化旅游目的地。突出生态工业文化是大武口区长期发展的历史积淀和城市底色,工业文化是与大武口区建区一并成长的城市文化,依托全国少有、宁夏唯一的石炭井工矿行政区、大武口洗煤厂等丰富的工业历史遗存,充分利用地域文化、工业遗址、青山绿水等丰富的旅游资源,挖掘城市文化内涵,推动文化、工业、生态、乡村等多业态融合发展。

第三章坚持创新引领,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创新驱动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作为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支持企业制度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加快构建符合科技创新规律、适应创新驱动需要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


第一节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支撑能力


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倍增计划。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加快成长。在专精特新、国产替代、自主可控、首发首创方面形成一批典型企业,推动全区科技型企业群体规模持续壮大,形成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格局。到2025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实现翻一番,分别达到50家、100家以上。

着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围绕新型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特色产业,实施一批重大、重点研发项目,突破一批制约传统产业提升和特色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力争在国家科技进步奖上有突破,重点支持航空航天用铍材料、超导铌材、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叶片、高速列车关键零部件、特殊合金材料、高熵合金制粉、工业级半导体模块等新型材料、新型产品研发,转化一批助力国之重器发展的关键产品,打造一批国内或国际同行业标杆企业。深化园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合作,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创新团队、科技成果、先进适用技术等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县域科技创新改革试点工作。健全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渠道投入机制,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持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到2025年,全区万人有效发明专利达到14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3%其中,石嘴山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3%以上


第二节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布局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围绕新型材料、智能制造、电子信息园区建设,加快构建技术创新中心体系,布局建设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创新)中心、院士工作站等各具特色的创新平台,有效聚集优质创新资源。在新型材料创新上,重点推进石嘴山新型材料协同创新研发中心、宁夏中科碳基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建设,为行业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形成综合化、协同化、专业化、服务化等链条式科技创新平台新格局。到2025年,全区各级各类创新平台达到40家以上,培育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空间等创新型孵化平台达到11家以上


第三节营造良好科技创新生态环境


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聚焦高质量发展战略,刚柔并济引进高层次人才,鼓励挂职兼职、项目合作、联合攻关、委托研发和特聘专家等方式,柔性引进一批新型材料、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文化旅游等产业急需紧缺人才,重点引进有副高级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才,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和园区等建立人才小高地、专家服务基地等人才载体和服务平台,吸引高层次人才开展创新研究,切实发挥“孵化器”和“助推器”作用。完善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等产学研用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探索建立以支撑创新创造创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贯彻落实自治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强区工程、1+7+X”大武口区招才引智、政府共有产权房屋出租使用等人才政策。着重引进具有大中专以上学历各类人才,强化市场和政策双重导向,不断加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智力支撑。健全人才创新激励和保障机制,鼓励企业职工、职业院校师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活动,继续申报“塞上英才”“自治区技术能手”评选项目,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奖励。着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健全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落实高层次人才配偶就业、子女入学、职称评审、健康疗养等优厚待遇。加强人才服务信息化建设,发挥人才服务窗口作用打通人才服务“最后一公里”,为各类人才提供全方位、多元化、便捷式服务。推动人才工作由“服务支撑产业”向“引领产业发展”升级。到2025年,全区R&D人员全时当量达到1500人年,技术合同交易额累计达到3亿元。

发挥企业家重要作用。尊重企业家首创精神,建立有利于企业家参与创新决策、凝聚创新人才、整合创新资源的新机制,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开展企业家创新创造意识培育行动,分层分类开展创新教育培训,增强企业家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家与科研人员深度合作,促进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和创新收益,进一步营造尊重、关怀、宽容、支持企业家的社会文化环境。


专栏2 科技创新重点工程项目

1.关键技术攻关行动围绕航空航天用铍材料、超导铌材、锂电池材料、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叶片、高速列车制动系统、特殊合金材料等领域,支持实施一批技术研发项目,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2.创新平台建设工程加快高新区科创中心建设,推进维尔铸造、盈氟金和等重点企业组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创新中心、院士工作站等创新平台。

3.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升工程建设宁夏中科碳基材料产业研究院、宁夏智能装备制造产业研究院、稀有金属特种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先进新材料协同创新工程中心,实施企业实验室、小试、中试车间等科技基础设施项目。

4.重大科技专项围绕技术研发、成果应用、基础研究等方面,支持实施一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创新转型项目,五年累计实施10个重大科技项目。

5.科技人才引进培育工程实施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和宁夏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建设一批人才飞地、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流动站等人才载体,培育组建和柔性引进一批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

第四章加快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坚持把经济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以建设宁夏北部绿色发展区为目标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持续优化产业结构、产能结构、产品结构,不断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第一节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


着力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着力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主动承接国内产业转移,促进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全力推进新型材料、电子信息、清洁能源等重点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新兴产业链,建设高标准专业园区,打造新型材料创新发展领先和煤机装备智能制造集聚区。加快传统优势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积极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打造具有更多优势和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链条,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持续推进以恒达纺织、德希恩、大窑饮品等纺织、绿色食品为代表的特色轻工业及节能环保材料、安全应急装备等产业发展,推动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打造苏宁新能源等一批工业互联网典型示范企业,着力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深入实施工业四大改造行动。按照调新产业、调优产能、调精产品的原则,实施结构改造行动,着力提高制造业比重,调整优化非煤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轻重工业比重,增强工业经济发展韧性。推进绿色改造行动,鼓励引导企业积极创建国家和自治区绿色工厂,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降耗监察力度,每年实施一批重点节能节水环保改造项目,加快推进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开展技术改造行动,每年滚动实施20个以上工业技术改造项目,技改投资保持年均7%以上增幅,实现规上工业企业行业对标提升全覆盖,积极承担国家工业强基示范项目,支持企业在技术改造中加大重大技术及装备首台套、新型材料首批次应用,带动工业产品和技术研发迭代升级。实施智能改造行动,积极开展智能制造示范活动,推动企业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上云上平台,建设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车间,全面提升工业企业智能制造水平。


专栏3 特色优势制造业重点工程项目

1.清洁能源:建设金晶科技太阳能光伏轻质面板项目。

2.新材料:实施杉杉能源(宁夏)有限公司年产2万吨锂电材料智能化工厂、九天智能科技(宁夏)有限公司电子材料、九天智能科技(宁夏)有限公司半导体材料表面锡接处理、昇力恒(宁夏)真空科技股份公司年产1000吨高性能合金材料VAR生产线、中色(宁夏)东方集团有限公司稀有金属研发、生产、应用等项目。

3.绿色食品:实施德希恩健康饮品、食品加工、大窑饮品扩能提质、富慧翔特色水产养殖及鱼子酱深加工项目。

4.先进装备制造:实施宁夏天地奔牛刮板输送机关键复杂结构件数字化柔性制造车间、宁夏西北骏马电机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绿色智能工厂、宁夏苏宁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5G可视化智能工厂、宁夏东方宏坤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精密件智能化生产及研发、石嘴山(维尔)智能制造产业园、无锡信友锻造有限公司精密锻件铸造产业园、宁夏星迈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机电产品铸钢件生产加工、宁夏奥磊防腐设备有限公司防腐设备生产等项目。

5.互联网+工业融合工程实施工业规上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提升项目。实施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项目,构建面向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低时延、高可靠的工业互联网试验床。实施信息化融通项目,鼓励电信企业和大型互联网企业打造工业云平台等开放共享的资源平台。

6.有色金属材料攻坚工程实施铂金新材料项目,年产7.5吨高纯铂族金属及700吨净水机。实施圣力圣钛合金生产及衍生产品加工基地项目,建设年产5000吨的钛合金生产线及二次加工衍生产品生产线

7.电池全链条产业化工程实施锂电池材料产业园建设项目。实施杉杉能源(宁夏)有限公司年产2万吨锂电材料智能化工厂项目,建设33条正极材料生产线。实施多氟多西北电池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建立高能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池隔膜、电解液、动力电芯等电池产业链。

8.碳基材料扩能工程实施碳基材料产业升级项目,对现有碳素、活性炭企业进行对标改造,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建设碳基材料高新技术循环经济产业园,总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实施中天环保年产3万吨活性炭项目。实施宁夏天宝炭素有限公司高品质电极生产线综合技改项目。

9.质量和品牌提升工程实施制造业品牌内涵建设项目,围绕重点产业链打造支柱产业、依托龙头企业打造区域品牌,实现“区域品牌、支柱产业、主干产业链、龙头企业”联动提升发展。实施产品质量提升项目,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开展质量标杆和领先企业示范活动。实施品牌培育宣传项目,举办大武口区“品牌讲堂”,传播品牌理论知识,指导企业创建知名品牌。

10.绿色制造改造提升工程着力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加大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力度,积极推进绿色供应链建设,推动跨行业、跨企业资源循环利用联合体建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大力推进以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噪声污染控制、土壤修复、生态修复和环境监测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发展,研发和示范一批新型环保材料和环境友好型产品。


加快推进园区提档升级按照工业强区产业定位,聚焦1个核心,以实现园区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以产业链为主体,以创新链为依托,相互促进、互为条件、共同发展,实现产业规模横向扩大与科技水平纵向提升。突出2个区建设目标,推动园区加快建成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依托2”大传统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新型材料和机械装备制造板块。新型材料方面,依托中色东方巩固钽铌铍钛稀有金属发展优势;依托杉杉能源发展锂电池正极材料及关联产业;做大做强以太西煤为基础原料的碳基吸附材料产业,打造太西净水炭、无铬浸渍炭等特色品牌;重点发展硅基材料产业,以光伏轻质面板、精细硅材料加工、高端石英砂提纯等项目为牵引,推动产业链延伸与集聚发展。装备制造方面,围绕天地奔牛、西北煤机、西北骏马等传统骨干企业,巩固优势;抓好维尔铸造、苏宁新能源等创新点拓展领域。2025年,石嘴山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产值超过300亿元。完善亩产效益综合评价机制,推行亩均产值、税收、R&D经费投入、投资强度、单位能耗等要素考核,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到2025年,园区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贡献率达到10万元/亩,亩均经济密度达到225万元/亩。


专栏4 产业园区定位和提档升级重点工程

1.高新区定位:加快建成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到2025年,力争高新区产值达到300亿元左右。

2.高新区改造提升:提升开发区道路、电网、蒸汽管网、污水处理、基础设施配套等水平,实施石嘴山高新区配套设施提升改造、石嘴山高新区电网改造提升、燃气管道扩容工程、余热分布式发电利用、机械装备区供给排水完善工程、220kV电站建设工程等项目。

3.园中园建设工程:建设装备制造产业园、锂电池产业园、硅材料产业园、光伏组件产业园、现代纺织产业园、炭基材料产业园。


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实施大企业培育行动,抢抓中东部产业转移机遇,积极招引一批技术含量高、研发能力强的重点项目,在优势领域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带动能力突出的龙头骨干企业,新型材料、装备制造领域2个打造产值过100亿元产业园,在电子信息、清洁能源领域打造2个产值过50亿元产业集群。实施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促进行动,鼓励中小企业围绕技术协作研发、产业链配套、市场开拓等与行业龙头开展多种形式合作,培育一批细分行业、市场领军企业、单项冠军和小巨人企业,储备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产业集聚竞争优势明显的发展新格局。


第二节推进现代服务业扩规提质


顺应科技革命、产业变革、消费升级趋势,探索服务业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新路径,构建优质高效、充满活力、竞争力强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到2025年,力争全服务业产值达到14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6%左右。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发展服务型制造,实施石嘴山数字智能物流园、中西部时空信息大数据中心等项目建设,谋划建设公铁物流园区,促进新兴技术在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及民生、生态、社会治理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培育引进一批科技、金融服务企业。


专栏5 现代服务业重点工程项目

1.产业综合服务体系工程实施高新区标准化厂房建设项目、宁夏中科碳基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项目、石嘴山市新型材料协同研发中心项目、新动能活力创新基地项目、高新区配套设施提升改造项目。

2.重点物流园区建设工程推进和信置业数字智能物流园、长兴物流园、西大滩公铁物流园、石炭井宁蒙通道物流园等支撑辖区工业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批物流园区建设。

3.物流现代化工程:支持辖区物流园区加快物流装卸机械化、自动化进程,支持京豪等物流企业加快应用自动分拣机械、条码识别、电子扫描等物流技术,强化物流人才引进,推动物流现代化建设。推广共同配送、统一配送、集中配送等集约化模式创新,完善县村三级物流服务体系,构建重点突出、多点覆盖的全业态物流网络。


积极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多样化升级,实施核心商圈提质升级、生态工业文化旅游集聚区建设,完善核心商圈、商贸实体、农村消费市场和服务业集聚区的文化消费、娱乐体验、休闲购物、旅游餐饮等功能业态,鼓励线下实体经济向场景化、体验式、互动型消费场所转型,培育直播电商、社交电商、跨境电商等新模式,构建差异化、特色化、便利化的现代商贸服务体系。


专栏6 全域旅游创建暨生态工业文化旅游集聚区发展工程

1.智能化旅游景区培育工程:加强华夏奇石山等景区现代化、智能化设施建设,丰富旅游景区功能,强化北武当等A级旅游景区历史文化元素渗透,打造培育一批智能化精品旅游景区。

2.特色文旅小镇培育工程:依托乡村自然资源和产业基础,培育一批特色各异的乡村休闲小镇,重点提升华夏奇石山、通航小镇综合服务能力,着力打造特色小镇,丰富乡镇产业,提升乡镇服务功能,促进城镇一体化发展。

3.旅游交通保障提升工程:结合场地优势和区位优势,配套建设休闲度假旅游交通服务设施。根据旅游线路在旅游资源相对集中的区域增设客运中转站,在适宜景区设置自驾游营地,推进自驾游的规范化与规模化发展。以平汝线观光绿皮小火车为重点,挖掘沿线工业文化、运动文化,推进定班旅游专列营运,提升景区间的旅游交通便捷性。

4.精品旅游线路打造工程:打造包银高铁石嘴山站—星海湖—大武口市区、包银高铁沙湖站—沙湖景区—国务院直属干部学校历史陈列馆—星海湖—大武口市区的中心城市旅游线路;打造西夏王陵—镇北堡—龙泉村—贺东葡萄酒小镇—大武口市区等城乡旅游线路;打造大武口市区—大武口洗煤厂—绿皮小火车—石炭井—内蒙左旗阿拉善英雄会西线城市工业旅游线路。


第三节加快推进数字化发展


突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方向,推动数字技术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加快产业数字化,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

产业数字化把数据资源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着力提升对于数据的管理能力,以智慧城市、智慧网格、智慧园区为抓手,加快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政府建设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探索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农业、服务业领域深度应用培育一批数字化融合新业态,实现产业智能化升级、数字化赋能。

探索数字产业化实施数字经济新业态培育行动,加快优宜家数据服务外包基地、数字经济产业园、九天智能时空大数据基地建设,发展数字经济。

快数字政府建设。推进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社会治理数字化发展,提升政府服务效能,提升全民数字技能实现信息服务全覆盖,让数字赋能政务服务建设。


专栏7 数字经济重点项目

1.电子信息制造业:实施宁夏盈氟金和年产20000吨电子级氢氟酸项目、宁夏海力电子(二期)建设项目等项目。

2.工业数字化应用:实施杉杉能源工业互联网核心能力建设应用、苏宁新能源“互联网+汽车后市场”综合服务平台、九天智能地理信息产业园大数据综合平台、九天智能科技半导体模块封测制造等项目。

3.数字政府建设工程:实施基础设施体系、业务应用体系、数据资源体系、网上服务体系、网上监管体系、协同办公体系、数字治理体系、完全防护体系等一体化建设项目。


第四节建设现代基础设施


加快构建便捷畅通的综合交通体系。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为主体,以城市生活区、工厂集中区、物流基地为节点,推动形成区内畅通、周边联通、全国融通的综合交通体系。打通东乌铁路联络线等连接蒙西及沿边口岸、周边煤炭基地干线铁路。加快G110、沙湖大道、大平路、石大路等城市对外重要通道建设和乌玛高速市政化改造,优化完善高速公路网,推进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国省干线高效衔接,建设快速便利的城际公交网。加快高铁石嘴山段沿线和高铁大武口站对外连接通道、公铁转乘系统、物流场站、商贸等配套体系建设,大力发展高铁经济。推进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规划建设,完善集疏运体系,加快客运零换乘、货运无缝衔接综合枢纽站场建设,大力发展枢纽经济。加快实施火车站、客运站、公交站等的智慧化改造,全面部署人脸入站、自助登乘等智能服务设施。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形成广覆盖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网。


专栏8 综合交通重点工程项目

1.铁路建设:建设包银高铁、包兰铁路平汝支线延伸至临策铁路乌力吉口岸连接线。

2.公路建设:实施乌海至玛沁公路大武口段、乌海至玛沁公路(G1816)大武口段连通项目;实施省道302线大武口区段改扩建工程;实施省道303线汝箕沟至白芨沟段公路工程。

3.枢纽建设石嘴山南综合客运枢纽,新增大武口至银川城际公交。

4.市政道路建设:实施隆湖开发区长白山路、山水大道南规划一路、老石大路改扩建工程。


高效升级智慧市政基础设施。加快实施宽带宁夏工程,推进千兆光纤宽带建设,完善城市宽带基础网络,提升农村地区宽带用户接入率和普及率,实现高速光纤宽带网络城乡全覆盖。加快5G网络规模部署,促进各类信息网络协同融合发展。围绕城市公共卫生、工业生产、公共事业、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领域,推进新型基础设施拓展应用。以大武口互联网+网格社会治理综合信息平台为依托,以数字政府和应急管理平台为支撑,打造新型智慧城市标杆。推广多功能杆、远程医疗、智慧旅游、智慧水务、智慧燃气、智慧环保、智慧安防等新型智慧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物联网应用。强化应急管理,提升智慧城市应急管理平台的疫情防控、网络安全、资源调配和社会管理能力。

加快建设现代清洁能源供应体系。深入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创建自治区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为目标,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为主体的清洁能源,加快氢能等储能电站建设,构建覆盖园区的清洁能源微电网;建设城市天然气应急储存设施,提升天然气调峰供应能力;推进大武口电厂环保升级和搬迁,稳步高全区清洁能源占比逐步转变能源消费结构,着力完善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清洁能源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加快构建支撑国民经济体系的现代清洁能源供应体系


专栏9 清洁能源重点工程项目

1.重点光伏电站建设项目:实施贺兰山百万KW级清洁能源基地、华润大武口长胜20MWp光伏复合城区园区建筑屋面分布式光伏电站、农村整村分布式屋顶光伏电站、园区企业全覆盖清洁能源微电网建设等项目。

2.重点风能电站建设项目:实施贺兰山500MW风电、城市周边微风电站项目。

3.生物质能电站建设项目:实施石嘴山市垃圾焚烧发电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

4.天然气储能电站建设项目:推进大武口区城市天然气应急储气站建设,提升供暖季天然气供应能力。

5.公共充电设施建设项目:既有加油加气站增建充电站,新建加油加气站同步配套建设充电站。


第五章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优化供需结构适配性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经济体系整体效能。


第一节加强区域协作


准确把握城市发展和产业发展定位,更好参与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用好宁夏银川石嘴山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优惠政策,优先承接东部地区新型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部件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强化都市圈园区产业协作,形成区域协同发展新优势。积极融入黄河字弯都市圈发展,打造重要节点城市。抢抓包银高铁、乌玛高速建设契机,缩短与国内市场时间、空间距离,畅通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源流高效流通。


第二节全面推动消费升级


着力提高供给水平。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逐步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大力实施延链补链强链工程,推动重点特色产业和专业园发展,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由原料端向消费端发展。不断丰富产品组成,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进一步提高智能制造技术服务供给质量和水平,更好满足市场需求。依托珍硒石嘴山品牌优势,打造富硒绿色食品品牌,不断提升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率,提高绿色食品附加值、竞争力和美誉度。

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多措并举推动消费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引导支持万博互联网+汽车后市场、贺兰山商业大楼等平台建设,加快汽车、家电等传统大宗商品更新换代和消费升级。支持京豪物流、优鲜尚品等企业提升电商、快递进农村综合水平,推动农村商贸流通升级。大力发展假日和夜间经济,支持万达广场、步行街商圈等消费集聚区发展,提升商业综合体、城市旅游景点、特色美食街等聚人气提消费功能。整合生态、工业、乡村旅游资源,举办贺兰山大峡谷汽车越野拉力赛等赛事活动,推动贺东庄园、龙泉村、硒有田园提档升级,打造民宿餐饮、农耕文化、旅游观光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提升文旅休闲消费品质。推动康养产业发展,积极顺应人口老龄化趋势,培育养老产业新业态。


第三节扩大有效投资


充分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切实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强引擎”、“硬支撑。布局建设包银高铁(惠银段)、乌玛高速、303省道改扩建、西线供水暨城乡供水一体化园区基础设施完善与低成本改造、老旧小区改造与城市特色提升、城市综合管廊建设暨城市更新、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与拓展提升、贺兰山生态深度修复暨林光互补、星海湖综合治理及开发利用基础设施“十大工程项目”,完善发展基础支撑。加快实施金晶科技光伏轻质面板玻璃、石嘴山(维尔)智能制造产业园、杉杉(宁夏)能源2万吨三元正极材料、天地奔牛智能柔性车间、西北骏马绿色智能工厂等重大产业项目,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推进5G基站及网络全覆盖,确保各类新型基础设施有效服务产业转型,持续增强发展后劲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为项目落地创新创造最便捷高效的审批服务,最大程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高投资的效率和收益。落实《政府投资条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持续扩大有效投资。


第六章着力深化改革开放,提高发展内生动力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动改革往深里走、往实里落,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动力。


第一节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实施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行动。落实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着力破解准入不准营难题,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加快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持续深入开展不正当竞争行为治理,提升市场综合监管能力。加快能源、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建设。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深入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努力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水平,实现互联网+政务服务全覆盖。加强社会诚信建设,提高全社会信用水平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建立健全政府失信责任追究制度。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双随机、一公开和事中事后监管,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


第二节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扎实推进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工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推进紧密型医联体改革;以国家级智慧养老、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试点为契机,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全力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推进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开展高标准社会治理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国家基本公共就业服务标准化专项等试点工作;深化行政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提升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


第三节扩大对外开放


深刻认识开放不足是我们当前最大的实际,坚持以对内开放带动对外开放,推动对内对外一体化开放、联动化发展。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的对接合作,深入推进银川石嘴山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持续推进高新区与湖南株洲等中东部地区国家级高新区的密切合作,加强人员交流、产业对接、科技互通。加强与西安、乌海、鄂尔多斯、巴彦淖尔、榆林等黄河“几”字弯城市群协同发展,充分发挥“五湖四海”内引外联作用,做足做好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工作,做实产业开放。加强对外通道建设,推动包银高铁、包兰铁路平汝支线延伸至临策铁路乌力吉口岸连接线、乌玛高速经石炭井至乌银高速连接线及能源通道建设,持续推动石嘴山支线机场建设。


第七章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着力推进乡村振兴,提高“三农”工作水平坚决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第一节发展现代城郊型休闲农业


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大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建设高标准农田5万亩。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健全动物防疫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智慧农业。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发展优质瓜菜、高端水产等城郊型优势特色产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田园+康养+旅游”等新模式,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拓展农民增收空间。


第二节推进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科学布局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完善村庄规划编制,优化村庄布局,分类推进村庄建设。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化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实施农村村庄水系综合整治,建设“水美”乡村。加快补齐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短板,实施农村住房改造行动,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90%以上。

促进农村乡风文明。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加快形成乡村文明新风尚,建设风清气正的文明乡村。持续开展移风易俗,革除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广泛开展泥哇呜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活动,推动优秀农耕文化、乡贤文化、移民文化等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技能,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持续深化农村改革。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建立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和自愿有偿退出机制,健全宅基地管理体制机制,让农家小院留在农家。培育壮大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在潮湖、兴民等推行土地托管经营。利用社会化组织发展多种形式经营模式,实现小农户和适度规模农业有机衔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持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完善防返贫致贫监测预警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开展常态化监测预警帮扶。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实施移民致富提升行动,加强产业扶持和技能培训,通过扩大就业有效提升工资性收入,通过帮扶产业有效提升经营性收入,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发展工作,促进农村低收入群体持续增收,为推进乡村振兴夯实基础


专栏10 乡村振兴重点工程项目

1.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实施土地平整、盐碱地治理、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科技服务等,新建高标准农田4万亩,提质改造3万亩。

2.产业兴村工程:围绕培育乡土经济、乡村产业,规范壮大产业生产经营市场主体,创新农民产业参与共享机制,培育壮大特色鲜明、主业突出的村集体经济,持续提升农村内生发展动力。

3.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工程:聚焦辖区农业优势主导产业,每年创建1个自治区级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园,推动龙泉村创建国家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4.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工程,改造升级农村公路及自然村道路硬化50公里,巩固提升农村供水管网,集中供水保证率达到100%,实施农村电网提质和信息入户工程。

5.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程:建设美丽宜居乡村12个,改造抗震宜居农房1000户。

6.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实施农村生产与生活垃圾资源化再利用、卫生厕所全覆盖、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达标排放、村庄周边黑臭水体全治理等行动。

7.搬迁群众增收工程:2021年底,搬迁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农村居民平均水平“十四五末搬迁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高于全区农村居民平均水平,收入增幅持续高于城镇居民,移民群众实现居家安稳、就业稳定、生活富足。



第八章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


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优化城镇空间格局,增强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提升转移人口城镇化质量,推进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各具特色、协同联动、优势互补的城乡新面貌。


第一节提升国土开发综合利用水平


严格落实三线一单,国土用途管制制度,统筹经济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落实国土空间规划,持续优化城镇开发、园区建设、生态保护、农业产业发展格局。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确保粮食安全优化各类产业布局,科学划定城发展边界,盘活城镇闲置土地,科学高效利用国土资源;持续推进贺兰山自然保护区深度修复,加大自保区外国土综合利用,实施一批山水湖田林草系统治理项目,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空间


第二节提升城乡基础设施承载能级


围绕宜业宜居宜游美丽城市发展目标,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利用三年时间基本完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完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推进海绵城市与韧性城市建设,持续提升居住社区功能和公共服务设施打造高品质人居环境。加快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实施“互联网+城乡供水”、隆湖开发区消防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共管、共护,增强城乡公共服务、公共资源供给能力,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


专栏11 城市更新工程

1.市政道路综合改造工程:实施互联网+城乡供水工程、城市防洪排涝系统建设工程、市政街路综合改造提升工程、城区背街小巷改造工程等。

2.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实施大武口区60平方米老旧小区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改造小区老旧管网、电力、亮化、智能门禁等。

3.住房保障提升工程:按照国家相关政策稳步推进烂尾楼盘活;建设高品质住宅小区、征收零散平房棚户区。

4.特色小镇建设项目:根据辖区优势和产业发展特点,建设石炭井生态工业文化旅游小镇、沟口硒有田园康养小镇、贺翔通航飞行体验小镇、优宜家创业梦想小镇、贺东诗酒田园小镇、沙湖水镇—网红打卡花海休闲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


第九章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不断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第一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水平,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持续深化文明旅游、文明上网、文明交通等“九大文明”创建行动。深化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为着力点,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持续开展道德模范、最美人物、“新时代好少年”等先进典型学习宣传活动,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者有得的良好社会氛围。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和诚信建设制度化,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通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第二节提升文化服务水平


优化公共文化资源配置,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市、区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达标升级、发挥作用,提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服务功能。用好融媒体中心,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健全支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机制,提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水平。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完善文艺创作引导激励机制,推出一批反映时代特色的文艺精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推动各类公共场馆和城乡公共空间向群众有序开放。


第三节推进文旅产业发展


以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抓手,加快培育市场主体,丰富特色文旅产品供给,打造“畅游贺兰山乐享大武口”文旅品牌。深入实施景区提升工程,推进北武当、华夏奇石山等景区联创5A级景区,支持龙泉村、贺东庄园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推动硒有田园、贺翔小镇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建设格瑞斯半岛五星级酒店。深入挖掘贺兰山、老工业城市历史文化和资源禀赋,推进工业遗址整体形象包装提升、工业研学旅行、大武口生态工业旅游休闲集聚区等生态工业文化旅游项目,打造大武口洗煤厂工业遗址公园、石炭井工业文旅小镇、绿皮小火车两点一线工业文化旅游名片及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促进观光农业、精品民宿、特色餐饮等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专栏12 文化领域重点工程

1.铸魂工程:实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普及行动,开展马克思主义“五观”大宣讲、“黄河水甜、共产党亲”主题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互观互检活动,建设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推进一批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中华文化特征、彰显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的项目,创作一批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

2.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工程:实施科技馆、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数字化改造工程,推进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综合文化站点达标升级工程,建设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3.文化惠民工程: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广场文化艺术节、戏曲进校园、我为乡亲送戏来、百姓春晚等群众性文化活动。

4.旅游景区提升工程:大武口区生态工业文化旅游聚集区项目;石炭井生态文旅小镇旅游业态提升项目;平汝线绿皮火车运营体验项目。

5.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程:大武口区工业遗产保护性利用项目;贺兰山军事文化体验园建设项目;长城沿线乡村旅游示范区提升建设项目;大武口区明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长城文化回忆村史馆——长城记忆馆;黄河流域民间民俗生活馆。


第十章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建设美丽大武口


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着力抓好生态建设,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第一节推进生态系统修复


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实施贺兰山东麓生态保育带绿道生态产业带绿廊建设构筑贺兰山绿色生态屏障开展铁路、高速公路、城市出口两侧绿化行动;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强化河(湖)长制和河湖警长制落实,加强星海湖、三二支沟流域生态保护,开展水系水体治理贺兰山东麓水土综合治理,持续开展水源地保护,实现水资源利用良性循环。全面提升湿地、农田等各类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优化生态功能区整体布局,构建绿色共享、和谐美丽的生态空间。


第二节加强环境综合治理


落实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加强工业点源、移动源、面源等多污染源综合治理,加快重点行业污染治理,推动企业循环化生产、产业循环化组合、园区循环化发展,促进废水、废气、废渣、余热余压循环利用,建设以垃圾焚烧发电、医疗废物处理、餐厨垃圾处理为主的垃圾循环化产业园,提升资源再利用水平。实施全流域水污染防治,推进水污染治理,提高水环境质量。建立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体系,提升危险废弃物处置能力。


第三节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构建绿色生活空间,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推广绿色设计企业、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示范创建工作。推进循环改造,培育节能环保产业,推进清洁生产,控制碳排放强度。推进城镇绿色化改造,发展绿色建筑,加快充电桩配套,推进城区集中供暖改造,实施乡村清洁供暖行动。开展学校、机关、企业绿色低碳宣传教育,实施全民低碳行动。

专栏13 生态文明建设重点项目

1.绿化项目:贺兰山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贺兰山生态深度修复暨“林光互补”、贺兰山东麓既有林分改造更新工程、贺兰山林场建设工程、村庄绿化工程、城市既有公园提升工程、街头绿地改造提升工程、农田林网建设工程、村庄绿化美化工程。

2.水资源保护:重点排水沟综合整治工程,三二支沟二期综合整治工程、贺兰山东麓泄洪沟道综合治理工程、大武口沟治理工程、龙泉村水系修复工程、贺兰山东麓调蓄防洪水库建设工程、大武口区第三、五排水沟入黄段两侧生态修复治理等项目;开展重点湖泊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星海湖中水水质提升工程、大武口区农村污水提标改造、再生水资源利用等项目。

3.资源综合利用:双峰30000PE资源化再利用项目、石嘴山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置项目垃圾焚烧发电、石嘴山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置项目石嘴山市市政污泥和餐厨垃圾处置、石嘴山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置项目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二期)、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再利用(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创建项目、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秸秆综合再利用项目。


第十一章着力保障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着力办好民生实事,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第一节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落实好自治区城乡居民收入提升行动与最低工资保障标准,健全市场主体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长效机制,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推行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报酬。落实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平等就业、同工同酬制度,加强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探索通过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权,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居民工资性、财产性和经营性收入。重视发挥基层县区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作用,鼓励发展慈善事业,改善收入分配格局。


第二节强化就业优先政策


全面落实中央、自治区、市支持就业各项政策和减负、稳岗、扩就业各项措施,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着力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和就业要求,全面推行工学一体、企业新型学徒制等培训模式。深入推进培训资金直补培训机构、直补个人的方式。加快培育符合经济发展需求的高技能、高素质劳动者队伍,着力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完善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体系,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统筹实施“三支一扶”“西部志愿者”等基层服务项目,夯实扶贫车间吸纳、公益性岗位安置等就业渠道,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支持全民创业带动就业,不断加强和完善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在场地支持、设施提供、租金减免、税收优惠、创业补贴等予以扶持,降低创业成本。完善“创业培训+创业担保贷款+创新服务”创业帮扶机制,提升线上线下创业服务能力,打造培训学习、创业实践、咨询指导、跟踪帮扶等一体化创业培训体系,持续激发创业就业活力。支持和发展新就业形态,鼓励劳动者通过临时性、非全日制、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多样形式就业。扎实推进国家基本公共就业服务标准化专项试点,全面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加强失业风险预警防范,提高就业形势监测和分析能力,加强重大舆情沟通引导,有效防范化解规模性失业风险。

专栏14 促进就业重点项目

1.劳动者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大力推广岗前培训、以工代训、新型学徒制、“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等,强化“订单、定岗、定向”培训,建立“企业订单、培训机构列单、培训对象选单、政府买单”的培训新机制,以培训资金直补企业、直补个人等新模式激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扩大技能人才培养培训规模。到2025年共计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5000人。

2.创业带动就业行动:加强10家创业基地载体建设,持续强化对创业基地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功能。优化创业就业环境,努力营造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贯彻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创业补贴等扶持政策措施,扩大创业带动就业政策惠及面,持续激发创业就业活力,提高创业成功率。鼓励创业载体扶持就业重点群体创业创新,推动经济发展与稳定扩大就业良性互动。每年争取打造自治区级创业示范基地1个,市级创业示范基地2个,争取创业示范基地奖补资金200万,带动就业800余人,争取在2022年前将星海镇移民创业市场打造成市级创业示范基地。

3.国家基本公共就业服务标准化专项试点建设工程:创建服务标准齐全、机制健全、管理规范、质量提升的国家基本公共就业服务试点建设,2021年在星海镇和10个街道全面开展基本公共就业服务标准化建设,2022年全面完成我区基本公共就业服务标准化建设,促进基本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精准化、便捷化。


第三节加快教育体育高质量发展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快构建托育、学前、小学、中学、中职、大学一体化国民教育体系。布局建设托育中心,加快补齐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短板合理配置学前教育资源,推进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园,着力构建以普惠性为主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加快缩小城乡、校际间教育发展差距,大力实施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和落地式家庭教育工程等。在全区率先完成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区创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施中小学教研联合体、城乡教育共同体改革,推进评价制度改革、大学区管理和集团化办学支持高中阶段教育多样化发展,在农村区域独立设置或引进优质普通高中教育资源,保障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教育的需求;深化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发挥宁夏理工学院、石嘴山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等大中专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功能。进一步完善教师补充机制和骨干教师培养机制,逐步提高高层次人才在专任教师中的占比深化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促进线上线下教育同质同效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实施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解决学生放学后无人监管的难题。设立教育发展基金,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打造学在大武口教育品牌。实施全民健身提升工程,保障学校开齐开足体育课程,支持中小学体育场馆面向社会全面开放。依托贺兰山优质资源,打通宁蒙山地通道,举办贺兰山(宁蒙)系列汽摩国家级赛事,打响活力大武口体育竞技品牌。


专栏15 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重点工程项目

1.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工程规范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重点扩大农村地区、移民安置区、新增人口集中区普惠学前教育资源,新建幼儿园4所,增加学前教育学位1000个。

2.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程重点加强学校扩容增位和农村薄弱学校建设,新建改扩建小学2所、初中2所,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3.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工程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新建改扩建普通高中1所,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建设科技、艺术、体育类等特色高中。

4.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新建高水平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2个,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5家以上。

5.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工程推进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融合应用,实施智慧校园建设、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网络思想政治系统建设、教育治理系统建设等。


第四节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动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全覆盖,抓好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机制在基层的落实,落实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积极发展护理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制度。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强生活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专项救助、临时救助,落实特困人员供养标准与城乡低保标准同步动态调整机制。深化公益助学行动,加强青年服务力度,搭建青年成长成才平台。筑牢社会关爱服务体系,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健全老年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和设施,推动星海镇养老院运营,发展多元化托养托育服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问题,落实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和市场资源,发展银发经济,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专栏16 社会保障重点工程项目

1.“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大武口区游东颐元康养中心、大武口区恒颐康养中心、贺兰山东麓民宿产业带(候鸟式旅居养老)项目建设示范性托育服务机构3家以上。

2.退役军人褒扬优抚服务依法保障退役军人合法权益,定期开展慰问退役军人活动。

3.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儿童福利机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建设项目巩固提高城乡社区儿童之家建设覆盖率。

4.残疾人服务及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体系建设实施残疾人服务、康养、抚养和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改造无障碍设施实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等项目实现救助服务网络覆盖全区;实施康复护理城医联动项目。

5.公益性殡葬服务完善公益性公墓、骨灰安葬(放)设施建设,优化殡葬场所环境,满足未来10-20年殡葬服务需求。

第五节全面推进健康大武口建设


深入实施全民健康水平提升行动,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医联体建设。健全公共卫生防控应急管理体系,建成石嘴山市传染病救治基地,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实施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建成城市区15分钟就医圈。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推动中医药发展,三类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覆盖率达到80%。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2025年,健康细胞创建覆盖率达65%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2岁。


专栏17 社会事业重点项目

1.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成宁夏第五人民医院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大武口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项目。

2.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达标工程新建改扩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所,全区50%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达到国家基本标准,20%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达到国家推荐标准,探索将达到推荐标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升级为社区医院。

3.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大武口区全民健康行综合项目;老旧小区体育设施设备、健身路径器材提升改造项目;大武口区健身步道、骑行道建设工程;大武口区全民健身中心(综合体育馆)项目、贺兰山大峡谷越野拉力赛永久性基地建设项目。

4.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建设项目建设石嘴山市区域医联体医疗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基层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人工智能质控审核系统和运行监管系统。


第六节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深化“智慧网格”社会治理综合平台建设,统筹推进乡村、社区、宗教、校园、企业、社团治理,强化条块结合、部门联动,全面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加强基层社会治理队伍建设,选优配强基层村居党组织带头人,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高效化运转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形成大武口经验,打造自治区基层社会治理新样板。


专栏18 社会治理现代化重点工程

1.社会治理重点工程大武口区城市管理配套功能提升项目;大武口区人民路街道东方社区服务中心项目、智慧网格升级工程、智慧交通系统升级工程、雪亮工程提升完善工程。

2.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工程、服务信息化工程、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工程、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工程、专业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第十二章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水平


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构建大安全格局,把安全发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全面提高防范化解各领域重大风险的能力和水平。


第一节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


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经济安全、意识形态安全,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守好维护政治安全生命线。推进重大风险协同防控,落实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落实国家安全审查和监管制度,强化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巩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严防宗教领域政治风险,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健全完善宗教治理体系,提高宗教治理能力,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加强风险隐患立体化防控,巩固宗教领域突出问题整治成果,防范和抵御宗教极端思想渗透。阻断经济领域风险传导,积极稳妥做好僵尸企业处置、金融风险防范、地方政府债务化解、引导房地产健康发展等重点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维护水利、电力、油气、交通等重要基础设施安全。全力防控网络安全风险,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开展净网行动。

第二节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加强安全生产能力建设和监管执法,有效遏制危险化学品、火灾、矿山、建筑施工、交通等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农村、社区基层防控能力建设,积极打造农村和社区志愿消防队和应急救援队,全面提升常态化疫情防控与局部应急处置能力。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全力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提升洪涝干旱、森林草原火灾、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应对能力,完善防洪防灾体系。加强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


第三节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快推进依法治区,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贯彻落实《大武口区人民政府行政应诉工作规定》,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开展八五普法教育,扎实推动民法典实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统筹整合各方面资源力量,健全完善立体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打造城乡统筹、网上网下融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一体的社会治安防控新格局,加强综治中心标准化、实体化建设,统筹公安派出所、社区警务站、人民法庭、司法所、信访、律师等基层资源力量,做实基层治理实战化平台,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根基。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加强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和突出违法犯罪打击力度,推动由治标向标本兼治转变。构建群防群治、联防联治的社会治安防控网,扎实推进重点部位、重点领域联动管控和排查整治。持续提升平安大武口建设水平,保持社会大局长期和谐稳定。


专栏19 社会治理重点工程项目

1.公共安全保障工程完善消防救援基础设施,建设消防救援站2个、消防训练基地(场地)2个;实施地震灾害监测预警工程。

2.政法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完善公安派出所、检查站等基础设施,完善人民法院派出法庭、乡镇(街道)司法所基础设施,实施戒毒场所等信息化改造。

3.网络安全保障工程提升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数据安全保障能力。


第十三章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规划如期实现


坚持党的领导,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问题导向,把安全发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确保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


第一节加强改善党的全面领导


坚定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强化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落实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全面提高新发展阶段党的建设质量。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确保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落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深入实施干部政治能力、专业能力提升两大工程,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党建引领发展、组织制度落实、强化基础保障、考核优化提升、立标杆作表率六项行动。加强纪律作风建设,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落实基层减负常态化机制,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加强政治监督,强化对公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第二节扎实推进政治建设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扎实推进人民民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的监督。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巩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开展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宣传教育,广泛开展五湖四海一家亲、转型发展共圆创建工作,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持续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水平,守好促进民族团结生命线,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巩固和发展大团结大联合局面。完善国防动员体系,持续建强后备力量,强化全民国防教育,做好双拥共建工作,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第三节激发干部群众奋斗精神


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发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革命精神,激励全区上下奋战十四五、开启新征程。发扬斗争精神,安排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到重大项目建设乡村振兴民生改善、生态治理等一线岗位历练成长,培养斗争精神,增强斗争魄力,提高斗争本领。激励担当作为,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按照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加强对敢担当善作为干部的激励保护,充分调动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第四节健全完善规划落实机制


强化完善监测评估制度,构建多维度的规划监测评估体系,提高监测评估能力,强化对规划实施情况跟踪分析,加强对规划相关领域实施情况的评估。强化规划实施报告制度,通过制定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将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进展情况定期向区人大报告,向区政协通报。落实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制度,需要对规划进行调整时,区政府要提出调整方案,提请区人大审议批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网站标识码:6402020003      宁ICP备 2021001683号-1      主办单位: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人民政府办公室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0952-5892889  宁公网安备640202020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