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互动交流 > 意见征集

【意见征集】大武口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 (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发布日期:2022年11月18日 来源:大武口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大武口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

(征求意见稿)




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文化旅游广电局

二〇二二年五月


序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大武口区争当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排头兵的关键时期。为充分发挥大武口区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围绕全面提升与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相适应的文化和旅游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总目标,统筹推进大武口区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打造大武口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引擎,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实施意见》《石嘴山市生态工业文化旅游产业“十四五”规划》大武口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精神,结合大武口区实际,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主要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大武口区文化和旅游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是未来五年大武口区推进文化和旅游发展的基本依据和总体蓝图。

规划范围:石嘴山市大武口区行政管辖区域,总面积1008平方公里,辖1个镇、10个街道,常住人口298292人。

规划期限:2021-2025年。


目录

第一章 规划背景 1

一、“十三五”时期发展成效 1

二、“十三五”时期存在问题 6

三、“十四五”时期面临形势 8

第二章 总体要求 12

一、指导思想 12

二、基本原则 12

三、发展定位 13

四、发展目标 14

五、发展布局 16

第三章 主要任务 20

一、扎实推动文化事业提质增效 20

二、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27

三、全力塑造工业文化旅游品牌 32

四、全面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模式 36

五、持续完善文旅产品供给体系 43

六、持续完善文旅公共服务体系 50

七、大力实施产业融合发展战略 54

八、大力实施精品游线引领战略 61

九、大力实施精准市场营销战略 64

第四章 保障措施 67

一、组织保障 67

二、用地保障 68

三、资金保障 68

四、人才保障 69

附录1:大武口区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空间布局 71

附录2:大武口区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精品游线 72


第一章 规划背景

一、“十三五”时期发展成效

十三五”期间,大武口区以打造“生态工业文化旅游目的地”为目标,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努力实现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产业效益凸显、旅游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生态工业文化旅游建设取得较大突破,为“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持续建设优质公共文化设施,街道(乡镇)标准化综合文化站实现全覆盖,45个社区()建成文化活动中心,配置200余万元文化器材设备;实施文化馆提升改造,新增多个功能室,免费培训文化艺术人才2000余人;完成图书馆一期改造和二期新建,成功创建国家二级公共图书馆,全民阅读参与度显著提升;2016年成功创建自治区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现了“区有两馆一中心、乡镇(街道)有文化站、村(社区)有文化活动中心”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特色文化品牌亮点纷呈。每年举办秧歌社火大赛、民俗花灯节、美术书法摄影大赛、国标舞大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大型文化活动10余场次,累计开展广场文化艺术节专场演出100余场次、“送戏下乡”文艺惠民演出260余场次、免费放映电影2100余场次、戏曲进校园电影展播11场次、戏曲进校园演出23场次,持续不断向基层群众提供文化盛宴。

3.公共文化供给日益丰富。先后邀请宁夏演艺集团等来我区演出,举办大武口首届诗歌春晚、新春团拜会、新春合唱专场音乐会、畅想幸福专场音乐会等演出,打造图书馆、文化馆云平台,建成大武口区图书馆移动APP,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显著提升,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文化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

4.文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组建成立摄影家、书法家、美术家等协会,汇聚文艺人才近400人;引导基层积极组建文艺团队,已注册备案文艺团队近90个,从事文化艺术活动人员3000余人;扶持基层团队创编《家的味道》《变迁》 承人、手艺人参加各类培训、研习和展示活动,近三年以传帮带形式培养学徒近3000人。

(二)文化产业效益凸显

1.文化市场活力有效激活。积极将国家、自治区、市有关文化产业最新的政策信息传达给辖区文化及相关企业,2017年新增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实现6160万元;截至目前,规模以上文化企业4家,规模以下文化及相关企业179家。

2.文化产品类型不断完善。实施奇石山旅游景区基础设施配套等一批文化及相关产业项目建设,积极引进宁夏慧礼旅游产业有限公司、宁夏中盛联合商贸有限公司等文化旅游企业;以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传统手工艺人为重点,支持研发葫芦烫画、景泰蓝工艺画、蓝孔雀根雕等原生态文化旅游纪念品,大力拓展地方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培育多层次文化产品。

3.影视文旅发展如火如荼。大武口区充分利用石炭井自然优势和完整的工矿行政区,聚焦工业文旅影视小镇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强化生态研学、红色教育、影视拍摄等新业态的打造,推动生态、旅游与影视等融合发展,吸引《爱在苍茫大地》《槐秋》《死亡蠕虫》《猎杀外星人》《山海情》《绿皮小火车》《我的父亲焦裕禄》等30余部影视剧在此取景拍摄。

(三)旅游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1.产品供给日益丰富。持续深化旅游目的地供给侧改革,差异化培育旅游新业态,龙泉村民宿一条街、贺翔航空小镇、石炭井工业文旅影视小镇等旅游项目投入使用,建成旅游产品一条街、名小吃一条街、农副产品一条街等特色街区,开发西线沿山游、东线沿湖游、低空体验游等精品游线,大武口凉皮、碧草洲自热套装烤全羊等特色旅游名小吃、旅游名菜广受市民游客欢迎,田园综合体、非遗文创、非标准化主题民宿、旅游实景演出、影视拍摄等传统与新兴产品要素供给丰富,工业旅游、生态旅游、研学旅游、康养旅游、体育旅游等“旅游+”业态持续发展。

2.公共服务持续完善。积极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持续完善旅游公共服务,成功创建“宁夏全域旅游示范区”。大力发展“快进漫游”旅游交通网络,城市候机楼、机场旅游大巴、“石炭井号”旅游列车投用,建成沙湖大道、西环线等特色景观廊道,提档升级乡村旅游公路。游客集散服务中心、旅游大数据处理中心项目启动建设,大武口区全域旅游手绘地图上线,市民游客扫码即可免费在线获取各景区(景点)语音介绍,获取购物、餐饮、住宿、旅游厕所、停车场、城市休息区等位置信息及线路导航信息。通景公路、旅游核心区、社区、文化场馆、大型商超等处增设全域全景图、旅游驿站、咨询服务点,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城乡覆盖,新增旅游厕所33座,城区公共厕所免费开放,旅游公共服务总量供给持续扩大、供给结构持续优化。

3.乡村旅游焕发活力。龙泉村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整村旅游发展模式,吸引返乡创业40户、社会投资15户,开办特色民宿10家、本土农家乐51家,提供住宿床位400个,先后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文明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和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做出了全域旅游带动村民致富增收的示范引领。大武口“硒有田园”围绕硒有水果、业态等进行墙体彩绘,将党建、文化、民俗等内容全方位呈现给游客,同时,设立游览导视牌,收集石磨、风车等老物件,打造四个年代、梦回六十年代等小品节点,打造集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农事活动体验、蔬菜水果采摘、特色餐饮娱乐、农业科普、旅居式养老为一体的“硒有田园生活区”。以葡萄酒产业为主的贺东庄园,坚持以葡萄酒产业为基础、旅游产业为带动,促进产业集聚和融合发展,拓展研学游、休闲采摘、品鉴体验等业态,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联动。

4.旅游营销成效显著。建立政府多部门参与、政企多渠道推广、媒体多维度宣传等营销机制,制定旅游宣传、市场开发奖励政策,利用微信、抖音等平台加大城市宣传力度,三住宅凉皮荣获首届中国金牌旅游小吃,碧草洲自热套装烤全羊荣获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银奖,大武口凉皮在成都、杭州、大连等地开设营销中心。依托贺兰山优质旅游资源,举办了石嘴山首届贺兰山大峡谷汽车越野拉力赛,吸引国内138组赛车报名参赛,CCTV5、人民网、新浪等多家知名媒体参与报道,大武口区被确定为2020年中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举办地之一,连续举办千人徒步穿越贺兰山活动。探索培育绿皮火车慢游专线,组织开展“峥嵘岁月·煤城记忆”工业游、“热血忠魂贺兰山 灵秀山水大武口”大型采访、“看工矿忆传承、游生态贺兰山”等主题旅游活动,按照“一车厢一主题”改造绿皮客运列车,“石炭井号”旅游列车冠名投用,持续做响绿皮火车体验游品牌,提升大武口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十三五”时期存在问题

1.文旅形象有待清晰。大武口区以打造“生态工业文化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先后推出了石炭井工业文旅影视小镇、洗煤厂工业遗址公园、绿皮小火车等工业旅游产品,但整体来看,产品档次不高、服务质量不佳,营销力度不够,“生态工业文化旅游目的地”形象尚未深入人心,品牌辨识度不强,工业旅游形象有待进一步塑造。

2.开发力度有待加强。大武口区现有A级景区10家,先后成功创建三家4A级景区,虽然景点资源点多、线长,但大部分文化旅游资源还处在待开发状态。由于开发力度不够,无论是在景区规模、景点数量、旅游资源持续发掘上,还是在配套设施建设上,都还明显不足。在景区建设上形式相对粗放,缺少精细布局和主题,创新不足,缺少在全国立得住、叫得响的龙头景区和精品线路。

3.产业融合有待加深。大武口区文化旅游结构单一,产业发展仍处于满足游客“吃住行”需求的较低阶段,游客多层次、多样性“游购娱”需求得不到有效激发与释放,没有将文艺、影视、动漫等丰富的文化元素融合到旅游开发与景区建设。旅游产品建设档次和水平较低,新业态旅游产品培育少,历史文化资源挖掘不够,文化探寻、民俗体验等参与性、体验性、娱乐性较强的旅游产品、旅游项目缺乏,特色旅游商品开发不足,且地区间同质化、低端化现象严重。

4.季节产品有待完善。受自然气候条件限制,大武口区旅游接待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而秋季和冬季旅游产品供给不足,旅游产品季节性明显。

5.文旅人才有待补强。大武口区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制定了一系列激励政策措施,但对旅游管理、景区创意、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人才及专业化团队的培养和引进力度还不够大,缺少高端和创意人才的引进。

6.市场营销有待增强。大武口区文化旅游产业的经营,政府仍然占有主导地位,市场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市场化经营、市场化带动等机制还未建立,社会参与度不够,资本市场不活跃,产业整体市场化程度不高。在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推介文化旅游精品和宣传促销上,虽能很好的利用大型活动和品牌节会的有利时机,对电视、报纸、户外广告和宣传手册等传统宣传方式运用比较充分,但是对新媒体运用不够,缺少灵活的宣传方式和先进的宣传手段,覆盖面不广,科技含量不高,市场开拓缓慢,与当前的发展形势不相适应,资源优势未能有效转化为产品优势和经济效益。

7.客源市场有待拓展。大武口区旅游客源仍以石嘴山、银川区域客源为主导,对自治区其它地市及周边内蒙古乌海、阿拉善左旗、陕西、甘肃等地游客的辐射力度还不够,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城市群、武汉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等消费能力强的区域游客较少。

三、“十四五”时期面临形势

(一)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文化旅游发展进入新时期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我国的发展仍将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新时期,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五大幸福产业”将继续快速发展,拉动消费增长,促进消费升级,以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将更加凸显,旅游产业发展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形成各地各部门共同推进的大格局,将呈现产业地位更高、产业要素更广、带动效应更强的发展局面,大武口区文化旅游发展面临黄金机遇期。

(二)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赋予文化旅游发展新使命

2020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明确指示,要“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赋予了宁夏新的时代重任,寄予了宁夏人民殷切期望。大武口区所在的石嘴山市地处宁夏引黄灌区末梢,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水旱码头所在地,随着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战略部署的推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为大武口区文化旅游发展创造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为文化旅游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国家政策引领下,产业融合深入推进,产业资源整合、产业链条打通,实现了理念融合、功能融合、市场融合、服务融合、交流融合。文化旅游、体育旅游、工业旅游、生态旅游、城市旅游、研学旅游、康养旅游等融合业态不断涌现,拓展了文化旅游发展空间,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四)国内国际双循环,促进文化旅游消费新需求

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新需求,以优质供给拉动旅游产业消费增长,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推动形成国内市场大循环、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当前全球疫情蔓延,国际关系更加复杂多变,大量出境旅游产业需求转换为国内中高端旅游产业需求,文化创意、体育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游、夜经济等成为消费热点,为大武口区文化旅游发展注入强大内需动力。

(五)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建设,加快区域文化旅游新发展

20201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研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问题时提出建设黄河“几”字弯都市圈,由晋蒙陕宁甘5省区的临汾、吕梁、忻州、朔州、大同、乌兰察布、呼和浩特、包头、巴彦淖尔、鄂尔多斯、乌海、阿拉善、延安、榆林、石嘴山、银川、中卫、吴忠、庆阳、白银20个盟市和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等城市组成。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建设,将有效推进黄河流域城市群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同互补互促、生态环境共治共保、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成为辐射带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建设也将进一步促进区域协同一体化发展,为大武口区文化旅游发展带来更多机遇。

(六)宁夏高铁时代来临,打开文化旅游发展新局面

随着银西高铁全线通车及包银、中兰高铁的加快建设,宁夏将全面融入全国高铁网,拉近与沿黄城市带、关中城市群、及京津冀、长三角之间的距离,游客出行将极大便利,客源市场规模将显著扩大,将为大武口区文化旅游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七)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为文化旅游发展提出新要求

石嘴山市被国家发改委列入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试点之一,在国家、自治区及地方的高度重视下,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环境整治、产业转型等多方面进行整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作为石嘴山市核心城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为大武口区文化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第二章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宁视察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将文化旅游发展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新动能和新引擎,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全面提升为重点,以产品体系建设和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不断提高大武口区文化旅游发展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打造生态工业文化旅游集聚区,建设宜业宜居宜游宜学美丽大武口,奋力推进大武区文化旅游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二、基本原则

坚持正确方向。坚持党对文化旅游工作的全面领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固本培元,守正创新,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增强文化旅游产品供给,优化发展环境,加大资金投入,丰富产品内涵,提高服务品质,通过文化旅游增进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创新驱动。突出创新的核心地位,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全面推进模式创新、业态创新、产品创新,大力发挥科技创新对文化旅游发展的赋能作用,全面塑造文化旅游发展新优势。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紧扣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紧盯解决突出问题,推进文化旅游领域深层次改革,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发挥改革整体效应。

坚持融合发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完善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文化和旅游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融合发展,积极推进文化和旅游与其他领域融合互促,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益。

三、发展定位

总体定位:塞上山水城,休闲大武口

目标定位:全国知名的生态工业文化旅游城市

功能定位:宁夏北部旅游集散中心

价值定位:工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

以“塞上山水城,休闲大武口”为总体定位,促进大武口文化旅游发展由观光游览向休闲度假转变,将大武口洗煤厂工业遗址公园、石炭井工业文旅影视小镇、平汝线绿皮火车体验项目培育为“十四五”时期大武口新的文化旅游增长点,塑造大武口生态工业文化旅游品牌,统筹推进北武当、华夏奇石山、龙泉村、贺东庄园、硒有田园等核心景区提质升级,加快形成大武口城市文化旅游休闲增长核、贺兰山下乡村旅游度假带、星海湖畔湖滨生态游憩带、北武当山地观光游览区、洗煤厂工业遗址公园、石炭井沉浸旅游体验区“一核两带三区”发展新格局。

四、发展目标

2025年,大武口区文化旅游规模加快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层次逐步提高,旅游人次达到600万,文化旅游产业总收入达到60亿元,成为大武口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一)总体目标

——文化事业实现提质增效。不断提升大武口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文化产业实现创新发展。重点推进大武口区广播影视业、创意设计业、文化会展业、演艺娱乐业、动漫游戏业等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旅游产业实现全域化发展。旅游资源实现有效整合,旅游产品不断创新,推动工业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体育旅游、城市旅游全面发展,宁夏北部旅游集散中心的旅游功能和服务能级大幅提升。

——工业旅游实现品牌化发展。工业旅游产品体系不断完善,服务体系不断提升,解说体系不断创新,工业旅游品牌深入人心。

——乡村旅游实现特色化发展。沿贺兰山乡村旅游环境大幅提升,旅游交通更加便利,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住宿品质有效保障,乡村特色持续彰显。

——生态旅游实现品质化发展。沿星海湖、贺兰山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度假产品日益丰富,旅游线路有效串联,生态旅游吸引力显著增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全面释放。

——城市旅游实现集聚化发展。城市环境更加干净整洁,主要街道城市亮化不断提升,旅游休闲街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逐渐形成。

(二)具体目标

——推动大武口区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以北武当生态旅游区为主体,整合归德沟、韭菜沟等贺兰山优质旅游资源,培育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推动星海湖与华夏奇石山生态旅游区联合打造省级旅游度假区。

——以高标准打造工业旅游目的地体系,即推进洗煤厂工业遗址公园、绿皮小火车、石炭井小镇等工业旅游板块建设,全力建设特色工业旅游目的地。

——推动山小镇、步行街特色商业街、红柱子街创建国家级、自治区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和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推动潮湖村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推动大武口区创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1 十四五”期间主要产业经济目标

项目

2025年目标

指标属性

文化事业目标



四有”工作完成率

100%

预期性

文化产业目标



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

3%

预期性

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家)

2

预期性

旅游业目标



旅游接待总(万人次)

600

预期性

旅游收入(亿元)

60

预期性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1

预期性

省级旅游度假区(个)

1

预期性

自治区级旅游休闲街区

2

预期性

自治区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2

预期性

五、发展布局

综合考虑大武口区文化旅游发展定位、地理特征、资源优势、产业分布、未来发展等因素,遵循“特色突出、空间联动、功能互补、全域旅游”的发展原则,构建“一核两带三区”的空间格局。

(一)培育一个旅游休闲增长

“塞上山水城,休闲大武口”为总体定位,以建设“宁夏北部旅游集散中心”功能定位,全方位提升大武口区城市旅游形象,建设生态工业文化旅游集聚区。实施工业旅游品牌提升计划,发挥“大武口凉皮”美食品牌影响力,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增强游客对大武口旅游形象的记忆点。完善城市旅游服务功能,丰富城市旅游业态,规范城市旅游秩序,打造红柱子街夜经济集聚区、解放街美食街等一批特色鲜明、功能齐全、吸引力强的夜生活集聚区,为过往游客提供舒适、便捷、安逸的“吃、住、行、游、购、娱”等需求保障。建设大武口旅游集散中心,同时挂牌“宁夏北部旅游集散中心”,将大武口打造为宁夏全域旅游大环线北部的战略支点。实施“游沙湖,住大武口,再游大武口”的游客引流计划,推动大武口城市夜间旅游经济发展,形成大武口城市旅游休闲增长核。

(二)打造两条旅游发展带

1.贺兰山下乡村旅游度假带。功能定位为乡村旅游、葡萄酒旅游、生态观光、美食品尝、文化体验。串联龙泉村、碧草洲、贺东庄园、潮湖村、山里人家、北武当生态旅游区、洗煤厂工业遗址公园、八大庄、硒有田园,打造宁夏北部乡村休闲度假旅游精品路线。

2.星海湖畔湖滨生态游憩带。功能定位为生态观光游览、水上项目体验、奇石文化体验、航空旅游体验。串联沙湖古镇、国务院直属干部学校历史陈列馆景区、华夏奇石山文化旅游区、星海湖旅游区、贺翔航空旅游小镇,将几个景区进行捆绑,联合申报省级旅游度假区。

(三)构建三大旅游功能区

1.北武当山地观光游览区。功能定位为生态观光。优化森林公园、北武当庙、北武当地质公园等功能区,串联好西山防护林、古长城遗址、古生物化石、贺兰山岩画、归德沟、古树化石等景点,完善游步道、休憩设施、观景平台、购物设施,不断提升生态观光体验。

2.洗煤厂工业旅游休闲区。功能定位为研学科普、生活休闲。以大武口洗煤厂为载体,以工业和矿工精神为内核,以工业生活体验为特色,打造集工业科普纪念、研学教育、主题商业、活力运动、文创体验、休闲观光等于一体的工业主题时尚休闲旅游目的地。

3.石炭井沉浸旅游体验区。功能定位:沉浸式体验及影视拍摄基地。以石炭井小镇为载体,在现有基础上构建商业综合配套区、军事文化实践及影视拍摄区、工业旅游展示区、汽车越野及滑翔伞体验区、贺兰山风光展示区,强化影视拍摄、极限运动产业的带动作用,开发“剧本杀”、“沉浸式体验馆”、“沉浸式演绎”、密室逃脱、星空营地等旅游新业态,将石炭井工业文旅影视小镇打造为大武口区文化旅游新的增长极。


第三章 主要任务

一、扎实推动文化事业提质增效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将其融会贯通于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全过程,坚持文以载道、弘道兴文,繁荣有理想的文艺事业,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

(一)大力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新方法,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不断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1.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工作,融入文艺作品创作、文化产品供给全过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大力弘扬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注重思想道德引领,推进公民道德建设、诚信建设和家风建设。发挥好全区三级文化阵地及区融媒体中心的宣传作用,通过送戏下乡、农村电影放映、广播电视宣传、文化节庆等活动,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好区文联、文化馆等文艺创作组织,以及剧团、社区和企业文艺骨干、乡土文化能人的创作作用,通过鲜活的群众语言、丰满的艺术形象,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地体现在文艺作品中,让人们在文化熏陶中感悟认同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

2.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审美水平。加强全民艺术普及,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的艺术鉴赏能力、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开展全民阅读、惠民演出、巡演巡展、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活跃社会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促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发挥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明实践功能,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相衔接,实现资源共享。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浓厚氛围。建立健全文化产品和服务内容审核机制,加强对演出、艺术品、网络表演、游戏游艺、歌舞娱乐、展演展览、对外交流、论坛讲座等内容源头治理和审核把关,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大力弘扬诚信文化。

3.提升文化志愿服务水平。构建参与广泛、形式多样、机制健全、灵活高效的文化志愿服务体系,完善文化志愿者注册招募、服务记录、管理评价和激励保障机制,加强文化志愿服务统计,提高志愿服务管理规范化水平,推动文化志愿服务常态化、规范化、品牌化,助力营造全社会向上向善、互帮互助的良好风尚。依托区文化馆(站)、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开展常态化、多样化的文化志愿服务。积极参与国家、自治区、石嘴山市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组织开展文化和旅游领域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宣传推选活动,形成一批文化志愿服务品牌。持续做好“春雨工程”、“阳光工程”、“圆梦工程”等文化志愿服务对接工作。不断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建立各级文化志愿服务组织,鼓励退休人员、专业文化艺术工作者、文化艺术爱好者、学生等群体参与志愿服务。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文化志愿服务水平。

)推进艺术创作繁荣发展

1.引领艺术创作主题方向。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主动权,把好文艺创作导向关,围绕重大历史时间节点,围绕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生态保护、九大产业、黄河文化等重点工作,统筹创作规划,遴选重点选题,组织创作团队,合理集聚和配置资源,推出一批新时代精品力作。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大力推进文艺创新,营造良好文艺生态。

2.推进艺术精品创作生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组织全区文艺工作者深入一线蹲点采风和体验生活,从人民实践和多彩生活中激发创作灵感、汲取艺术营养。推动大武口地方剧种传承发展,加强文艺队伍建设,培育一批高水平创作人才和表演人才。“十四五”期间,争取原创剧目能够荣获全国“群星奖”,音乐、美术、舞蹈、书法、绘画等艺术作品荣获各类专业奖项。

3.加强艺术作品传播推广。搭建艺术赛事、演出演播平台,推动艺术创作,繁荣演艺市场。加大艺术作品宣传推广力度,创新艺术传播渠道,开展送戏下乡、清凉广场、戏曲进校园、百姓大舞台等文艺惠民演出,提升县图书馆、文化馆、非遗展示中心开放力度和管理水平,激发市民游客参观游览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各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视听、新媒体等传播渠道,推动线上演播与线下演出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大武口艺术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1.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持续推进区、乡(镇)、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提档升级,所有乡(镇)文化站、村(社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功能完善,机制健全,活动正常开展。重点打造一批乡(镇)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加大县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建设力度,合理布局分馆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管理、运营,探索政府购买、委托管理、服务外包等多种改革措施,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第三方评价机制。开发和提供适合老年人、未成年人、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农村留守儿童、残疾人等群体的基本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

2.创新拓展公共文化空间。积极推动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落实新建、改扩建居民住宅区配套建设公共文化设施要求,提升城市公共文化覆盖能力。鼓励在城市商圈、文化园区等区域,引入社会力量,打造一批融合全民阅读、艺术展览、文化沙龙、轻食餐饮等服务的新型文化业态。积极推进社区文化“嵌入式”服务,将文化创意融入社区生活场景。鼓励社区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保护利用乡村传统文化,盘活乡村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建设文化礼堂、乡村戏台、文化广场、非遗传习场所等主题功能空间。

3.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建立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工作长效机制,创新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形式和内容载体,拓展活动延伸领域和群众参与程度。围绕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创新开展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大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推动全民阅读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举办广场文化艺术节、美丽乡村文化大集、百家凉皮美食节、采摘文化旅游节等群众性文化品牌活动。每年持续开展社火拜大年、联欢会、元宵灯展、广场舞展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持续开展“送戏下乡”、文化进万家、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等送文化下基层活动,丰富乡村群众文化生活。支持乡村文艺团队、文化大院参与乡村文化设施管理运营和服务,激活基层文化阵地。

4.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和智能化。推广“互联网+公共服务”,围绕全民阅读、全民艺术普及、中华优秀文化、文化振兴乡村等主题,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内容资源建设。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推进区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数字化改造步伐。广泛开展基于5G等新技术的数字化、网络化服务,大力发展云展览、云阅读、云视听,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走上“云端”、进入“指尖”。鼓励公共文化机构与数字文化企业对接合作,加强公共文化“沉浸式”“互动式”服务,拓展公共文化服务智慧应用场景。优化公共文化云平台功能,推动文化云平台与社会网络平台的合作共享,提升公共文化网络的覆盖范围和传播效率。加强公共文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

(四)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1.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健全文物普查、登记、建档、认定制度,落实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宁夏长城保护条例》,积极申报第六批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认定工作。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大武口段)建设中文物保护和展示工程,加快建设长城文化旅游复合廊道。加强文物价值的挖掘阐释和传播利用,开发一批具有大武口特色的文创产品。

2.实施文物平安工程。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压实不可移动文物及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安全管理责任,保护利用好大武口区内文物资源。聚焦法人违法、盗窃盗掘、火灾事故三大风险,切实落实文物安全责任和督察监管职责,确保文物安全。完善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的安全防范措施,积极推进文物消防、技防安全标准化建设和现代高新技术在文物保护领域的应用。严厉打击文物犯罪行为。

3.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加大国家级、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力度,注重市、县级代表性传承人的选拔培养。开展非遗项目的挖掘、申报、公布,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自治区、市级非遗名录。加强非遗整体性保护,开展文化生态保护区创建工作。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验中心建设项目,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加强对国家、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扶持和管理,鼓励传承人(团体)开展传习活动,扶持非遗传承人带徒授艺,壮大发展传承人队伍。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推出一批具有鲜明非遗特色的主题旅游线路、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演艺作品,探索非遗进景区新模式。支持利用非遗馆、展示中心、非遗工坊等场所,培育一批非遗旅游体验基地。加大非遗传播推介力度,开展区内外交流与合作。推动大武口区贺兰山版画、木雕、剪纸、宁夏毯、糖画、手工酿皮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


专栏1 文化事业提质增效工程

1.石嘴山市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大武口段)西线旅游复合廊道建设项目:建设明长城兴民村段至明水湖段车行连接道路6公里,景观骑行道和慢行步道改造8.4公里,明长城明水湖段周边环境整治。新建游客驿站23000平方米,旅游厕所5座,垃圾压缩中转站6座,国家文化公园形象标识和旅游指示导览系统等。

2.非遗保护传承弘扬项目:推动建设大武口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建立健全大武口区非遗数据库,做好非遗传承人、老艺人的记录工作。组织非遗进校园、进商圈、进景区、进社区等系列活动。支持成立大武口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协会。


二、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顺应消费需求,以高质量为主题,以数字化为牵引,加快资源开发转化,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创新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实施优势文化产业集群打造工程,扩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提升全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一)全面盘活各类文化资源

着重培育数字化文创新型业态,开发一批交互性强的文创产品。推动创建大武口区文创开发联盟,加强与区内外创意设计单位、知名设计师、高校院所、文化企业开展战略合作,提高文化资源开发效率和提升文化企业开发能力。推动每年举办一次“大武口区区文化旅游产品创意设计大赛”,广泛征集符合大武口文化特色的创意设计成果,全面提升大武口区文化创意业的发展水平。推动传统工艺技艺与创意设计、现代科技、时尚元素结合,开发个性化、多样化产品。加快文物、非遗等各类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为文化产品。建立激励机制,引进一批高端文化产业人才、培育一批实用性产业人才,为文化产业发展壮大提供智力支持。

(二)优化升级文化产业结构

鼓励支持各类文化企业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市场营销方式、产品升级换代,做大文化旅游、演艺娱乐、印刷包装、工艺美术等特色产业。大力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推进文化产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改造提升演艺、娱乐、工艺美术等传统文化业态,加快发展创意设计、数字出版、网络文化、直播带货等新业态和网络视听、文博会展、数字演艺、游戏电竞等新模式。鼓励动漫企业推出题材新颖、市场前景广阔的原创精品,加强品牌培育和衍生品开发,提升产品创意设计水平,增强消费者的体验感。构建完整产业链,推动动漫游戏与虚拟仿真技术在设计、制造等产业领域的继承应用。建设一批文化产业数字化应用场景,培育壮大云旅游、云娱乐、云演艺、云展览、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等新型文化业态,扩大优质数字文化产品供给。

(三)促进文化产业集聚发展

大力实施“一乡(镇)一品、一村一特”战略,充分挖掘利用大武口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特色文化产业,打造具有一定规模的文化产业集群。鼓励社会资本利用旧民居、旧厂房和旧仓库等发展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积极扶持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和创建工作。积极申报国家级、自治区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和文化旅游特色街区。

(四)大力培育文化市场主体

支持具有综合实力的文化企业壮大发展,打造一批在自治区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骨干文化企业,重点支持成立一批成熟的影视经纪公司,不断延伸影视拍摄产业链,完善地勤保障、演员培训等,推动石炭井工业文旅影视小镇市场化发展。鼓励文化类企业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加大对数字文化、创意文化等新业态研发投入力度。全面落实国家关于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扶持文化节庆、广告营销、电子商务、艺术培训、职业剧团、工艺美术、演艺团体、非遗传承等领域的中小微文化企业,引导和帮助各类小微文化企业增强盈利能力和发展后劲,鼓励做大做强。

(五)激发文化消费市场活力

紧紧抓住国家“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机遇,积极培育文化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在全面提升传统消费模式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发展定制、体验、智能、时尚、互动等新型消费,大力培育“网络体验+消费”等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形态。以创建自治区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为抓手,制定促消费优惠政策,举办消费季、消费月、数字文化消费体验等活动,扩大节假日消费,完善常态化文化消费促进机制。大力发展夜间文化经济,重点打造武口洗煤厂特色商业街区、蘭山小镇特色旅游街区大武口区红柱子街夜经济集聚区等一批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充分依托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城乡便民消费服务中心等打造群众身边的文化消费网点。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发展集文创商店、特色书店、小型剧场、文娱场所等多种业态于一体的消费集聚区,支持有条件的乡镇建设文化和旅游商品一条街。

(六)深化文化对外交流合作

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服务大战略、搭建大平台、打造大品牌、举办大活动,讲好大武口故事,推动大武口文化走出去,不断提升大武口文化软实力在区内外的影响力。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积极对接区、市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主动参与到国家“一带一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充分利用大武口独有的文化资源和长期形成的特色文化,加强与区内外开展广泛的文化交流合作。促进对外文化贸易,鼓励创作一批制作精良、特色鲜明的演出、展览项目,进入重要艺术节、主流场馆及商业渠道,举办“云上”大武口文化产品推介会,形成线下和线上融合发展的立体交流网络。扩大文化对外影响,鼓励有资质的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参与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壮大交流主体和市场主体,构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大格局,深入挖掘大武口文化资源,进一步扩大文化交流途径,打造对外文化交流品牌。举办大型文化艺术节、特色文化活动、文化艺术论坛、文学研讨会等,不断提升文化对外影响力。

专栏2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工程

1.文化旅游业:健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推进机制,开发大武口特色文旅商品,打造“大武口文旅云”平台,做优做强文化和旅游市场主体,创新业态模式,加强营销推介,创建工业文化和旅游融合示范区。

2.演艺娱乐业: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演艺娱乐,支持民营演出企业和团体做大做强,打造一批精品演出剧目。举办和引进一批大型文艺演出,完善演艺娱乐基础设施,培植大武口本土的文化消费群体和文化演艺市场。鼓励歌舞娱乐场所连锁化、品牌化发展,丰富多屏连麦合唱、线上互动游戏、线上虚拟包厢等新型线上内容和服务。

3.工艺美术业: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创意开发工艺美术产品,充分利用大武口当地特色资源,将一些优势工艺美术品产业化转化,促进产业适度集中、集群发展。

5.数字文化业: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推进艺术品、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资源数字化转化与开发,提升图书馆、文化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推动数字艺术展示与公共空间、公共设施、公共艺术相结合,与智慧旅游、城市综合体、特色小城镇相结合。

6.创意设计业:培育一批创意设计企业,开发文创产品,打造大武口文创IP,全面提升创意设计整体水平。每年举办一次“大武口区文化旅游商品博览会”,支持创意设计服务推广、品牌展示活动。

7.沉浸式体验业:支持在大武口洗煤厂、龙泉村、红柱子街、蘭山小镇等开发沉浸式旅游演艺、沉浸式娱乐体验产品。

三、全力塑造工业文化旅游品牌

(一)挖掘工业文化时代内涵

深入挖掘大武口工业文化内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教育为引领,弘扬工匠精神、劳模精神、诚信精神、创新精神等,与时俱进,阐释大武口工业文化当代价值,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工业旅游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深化大武口工业文化研究,丰富和完善工业文化理论体系,加强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夯实工业旅游发展基础。

(二)开展工业旅游资源调查

开展大武口区工业旅游资源调查,摸清大武口区具备市场开发价值的工业旅游资源数量、质量、分布及特点,对反映“三线建设”工业成就的工业遗存、基础设施等资源进行调查建档。建立工业旅游资源数据库,定期对工业旅游资源库进行核对更新,实现工业旅游资源信息的动态管理及开放共享,将大武口区打造为“宁夏工业旅游资源博物馆”。

(三)培育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按照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重点提升大武口洗煤厂工业遗址公园、石炭井工业文旅影视小镇等工业旅游景区景点。培育一批工业旅游企业,重点发展观光工厂、工业纪念馆、工业遗产、研学科普基地等工业旅游模式,打造符合工业旅游产业特色的产品体系。加强工业遗产的保护和活化利用,增强观光工厂的互动性和体验性,突出工业纪念馆、研学科普基地先进工艺、工匠精神等工业旅游元素的展现。建立大武口区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创建体系,强化安全、环保、卫生等方面的要求。

(四)发展工业旅游新业态

支持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推动大武口工业旅游创新发展,催生一批新技术、新工艺、新业态,进一步丰富工业旅游内涵。强化创新设计引领,推动工业设计从产品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鼓励发展体现具有宁夏特色、石嘴山特色、大武口特色的设计产品和设计服务。依托石炭井辖区内贺兰山自然优势传承工矿发展、军旅故事的时代脉络,突出生态延续与历史人文的交融汇集,以贺兰山披绿、影视掘金为新目标,全力打造“中国现实主义题材影视拍摄基地”“石炭井工业文旅影视小镇”,努力把石炭井建成石嘴山市大武口区集影视拍摄、观光旅游、教育研学、主题党日活动等为一体的影视文旅融合发展区,为加快石嘴山市大武口第三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五)推进工业旅游标准化建设

以《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为基础,综合考虑工业旅游景区的资质要求、环境要求、旅游安全、旅游资源评价等项目,制定《宁夏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建设指南》《宁夏工业旅游示范基地评定规范》等工业旅游标准,引领宁夏工业旅游发展。制定《宁夏工业旅游景区(点)服务质量规范》,对旅游设施、环境、安全、卫生、服务项目、接待人员、管理等提出具体要求,提升工业旅游服务质量。

(六)加强工业旅游传播推广

加强大武口区工业旅游品牌的宣传推广,综合利用传统媒体、新媒体等多种传播途径,整合工业旅游资源、产品和线路,开展一体化工业旅游营销。支持各企事业单位、协会拍摄工业旅游专题宣传片、举办工业文化摄影大赛、原创文艺作品征集大赛、编制工业旅游宣传手册和精品线路地图等,宣传推介工业旅游精品项目和特色亮点。推动工业文化教育,支持和鼓励企业、工业园区设立工业实训基地、组织开展工业文明科普活动等。支持举办工业文创商品设计大赛,推动工业旅游企业产品创新及产品附加值提升。

(七)强化工业旅游政策支持

积极探索工业旅游、工业研学、产融合作、工业遗产和老旧厂房保护利用等试点示范,储备一批工业旅游发展项目库,建立完善支持政策,推动工业旅游重大项目建设。建立推动工业旅游发展的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推动资源共享。

专栏3工业旅游品牌形象塑造工程

1.工业文化旅游内涵挖掘:开展1次工业旅游资源普查;培育3个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或全域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每年开展1次工业文创商品设计大赛;培养10名工业旅游领军人才;出台《大武口区关于支持工业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

2.工业文化旅游载体建设:平汝线绿皮火车运营体验项目、平汝线沿线旅游景观提升项目、大武口洗煤厂工业遗址公园开发项目、大武口区工业遗产保护性利用项目、大磴沟旅游中转站建设项目。


四、全面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模式

(一)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

科学谋划空间布局,注重全景式规划、点线面推进和特色化发展,精心做好全域旅游发展顶层设计;坚持融合发展,按照“旅游+”和“+旅游”理念,重点打造一批发展基础较好、前景广阔的全域旅游项目,全面提升全域旅游发展综合水平;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旅游要素,着力完善交通支撑、游客服务、多元服务和市场监管等服务体系,全链条提升大武口区旅游综合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总结基于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升级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力争2022年,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二)推进国家A级旅游景区建设

1.积极配合培育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以北武当生态旅游区为创建主体,整合韭菜沟、归德沟等优质旅游资源,施行“捆绑联创”模式,推动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推动成立由石嘴山市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北武当生态旅游区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配合做好各项工作。在用地指标、生态红线、融资信贷、资源配置和产业导向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和倾斜,争取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保障和推进项目的建设。通过实施硬件设施提升、景观风貌改造、文化产品打造、特色商品研发、形象和宣传口号策划、旅游驿站建设等工程,并从旅游交通、游览、旅游安全、卫生、邮电、旅游购物、综合管理、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升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


3-1国家5A景区创建工程(2021-2025年)

创建目标

时间

创建技术路线关键节点

北武当生态旅游区5A级旅游景区

2021

1)捆绑联创”可行性论证分析

邀请专家对5A级景区“捆绑联创”可行性论证分析,通过对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景观资源进行评价、游客意见评价等方面进行研判,提出5A级景区创建的发展路径。

2022

2)景观质量评价

配合5A级景区评审专家对照所提供的视频宣传片、报告书进行现场考察,寻找差距和问题,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评定标准,依据资源质量与市场影响查出不足。

3)组织调研并自检、制定总体规划

配合相关专家对景区进行全面调研,把脉现状,寻找差距和问题,按照国家5A级景区的评定标准,从八大方面,212个打分点,寻找不足和缺分项;配合制定总体规划,对景区发展方向和运营方面提出指导意见。

4)组建国家5A创建领导小组

通过自治区内审批并扶持5A级景区创建,积极参与组建国家5A级景区工作协调领导小组,配合开展北武当生态旅游区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

2023-2024

5)制定5A提升规划与创建方案

按照评分细则,进一步对景区的不足和缺分项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统筹考虑,全面规划,配合市工作组北武当生态旅游区5A级旅游景区量身打造一套完整的提升规划和创建方案。

6)组织实施

积极配合开展一系列整改实施方案,包括旅游交通、游览、旅游安全、卫生、邮电、购物、综合管理、资源与环境保护、智慧建设、文化建设、活动宣传等相关整改实施方案。

2025

7)地方验收再向文旅部提交申报

准备好申报材料,提出申报申请,景区自评达标后向石嘴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提出申报,自治区文旅厅委派专家咨询、指导,达标后向文化和旅游部申报。

8)迎检准备

按照5A级景区评定标准,综合景区未来发展诉求,督导落实旅游交通实施方案、景区环境建设实施方案(含解说牌与标识系统方案)、综合治理组实施方案、安全卫生组实施方案、环境保护组实施方案、活动宣传组实施方案、文化建设方案、智慧服务组实施方案、督察组实施方案等,确保各项工作达到5A级景区标准。

9)多次测评,暗访和验收

文化和旅游部专家小组多次测评后,文旅部进行指导、暗访、测评和验收


2.大力推动国家4A3A级旅游景区创建。推动大武口洗煤厂、龙泉村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推动国务院直属干部学校历史陈列馆景区与田园花海、沙湖古镇捆绑联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加快大武口硒有田园等景区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步伐。


3-2国家4A景区创建工程(2021-2025年)

序号

景区名称

目标定位

创建路径

1

大武口洗煤厂工业旅游区

国家4A级景区

以工业和旅游融合发展为主题,构建火车主题体验区、竞技体验区、综合服务区、休闲娱乐区、寻忆科普区、水上乐园区,打造宁夏工业旅游第一品牌。

2

龙泉村

国家4A级景区

依托龙泉村良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建设龙泉村美丽家园综合体项目,丰富文化科普区、中心商业区、乡村客栈区、花海观光区等功能区,打造“贺兰山下第一村”

3

国务院直属干部学校历史陈列馆景区与田园花海、沙湖古镇捆绑联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国家4A级景区

编制景区总体规划,提质升级基础配套设施,合理优化游线设计及交通设施,丰富和培育产业态,增强文化体验和沉浸式互动项目。

4

大武口硒有田园

国家3A级景区

对基础设施和环境进行提升改造,打造沟口民俗文化线,鼓励采摘园、农家乐业主对环境进行提升改造,打造精品民宿。


(三)推进旅游度假区建设

加快推进星海湖、华夏奇石山文化旅游区共创省级旅游度假区。以环星海湖开发为核心,融主题娱乐、生态休闲、生态科教、康养旅居、度假别墅于一体,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生态、文化、科技为支撑,有计划地重点建设一批特色文化旅游休闲度假项目。成立星海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对度假区创建工作实施有效管理;聘请专业团队编制高质量星海湖度假区总体规划;丰富主题酒店、绿色酒店、家庭酒店、特色民宿等住宿接待设施比例。积极实施“引客入大武口”策略,提高过夜游客量;完善住宿设施,总客房数不少于500间。打造运动健身、文化体验、旅游演艺、温泉疗养和休闲娱乐相结合的特色鲜明的度假产品,满足不同层次的客源市场需求;完善游客集散中心和度假区之间的交通系统。进一步提升餐饮服务、会议接待能力,推进度假配套设施建设、度假区信息化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度假服务品质和管理水平,将星海湖度假区建成承接沙湖精品旅游线路目的地和最佳的生态休闲度假区。

3-3星海湖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程(2021-2025年)

创建目标

时间

创建技术路线关键节点

星海湖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程

2021

星海湖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可行性论证分析

邀请专家对星海湖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的强制性指标、资源环境与度假产品综合评价、等级综合评分细则等方面进行研判,提出创建的发展路径,组建度假区创建的组织机构。

2022-2025

提升规划

组织专家对星海湖省级旅游度假区现状进行评估和调研,编制提升规划,重点对住宿接待设施、度假产品体系进行针对性的提升规划。

实施方案与组织实施

通过对强制性指标、区域基础与区位、自然与人文环境、度假产品与设施、配套设施与条件、市场结构与形象、服务品质与管理等方面的对标,制定整改实施方案,并有效的提升。

自检及申报

由创建单位按照“自检—申报—推荐—资料审核—基础评价—现场检查—公示—授牌”的流程要求,自检合格后,向石嘴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提出申报,报请自治区文旅厅验收。

验收

自治区文旅厅委派专家咨询、指导和验收工作。


(四)推进旅游休闲街区建设

以万达特色商业街区、大武口步行街、红柱子街、蘭山小镇特色街区为重点提升对象,合理规划旅游休闲街区建设,增强街区文旅特色和环境特色,丰富文化展示与体验、游览、购物、餐饮、休闲娱乐等功能业态,完善服务设施和标识系统,提升综合服务,加强卫生、安全管理,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强化制度设计,优化管理机制。

(五)推进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

实施“点亮城市”工程,打造具有大武口特色的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以文明北路朝阳街至游艺东街段为载体,突出特色餐饮主力业态,打造宁夏独有、集全国美食的名小吃一条街;以文明路朝阳街至解放街段为依托,突出对传统商业实体O2O改造,打造农副产品一条街;以文明北路游艺东街至建设街段为依托,引进咖啡馆、茶馆等时尚元素,建设24小时书店,引入网红直播等销售新模式,建设面向年轻消费群体的“潮街”。以大武口洗煤厂为载体,开发具有工业主题的餐饮店、酒吧、书店、文化创意商店、民宿等业态,打造宁夏首个工业文化主题的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六)推进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

以美丽村庄建设为契机,推动群众探索致富新途径,积极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引进民宿、农家乐、农事体验等新兴农村产业,将农村环境资源和集体资产作为农村产业发展的资本进行推广运用。依托沙湖、五七干校、星海湖、北武当等风景旅游区发展,挖掘大武口区人文特色,全面完善大武口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升村庄人居环境,从而推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重点打造潮湖村、隆惠村、果园村、枣香村等乡村旅游新热点。



专栏4 全域旅游发展推进工程

1.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力争2022年,将大武口建设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2.国家A级旅游景区建设:以北武当生态旅游区为创建主体,整合韭菜沟、归德沟等优质旅游资源,施行“捆绑联创”模式,推动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推动大武口洗煤厂、龙泉村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推动国务院直属干部学校历史陈列馆景区与田园花海、沙湖古镇捆绑联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推动大武口硒有田园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实施北武当生态旅游区提升项目、华夏奇石山文化旅游区温泉生态康养项目、龙泉村旅游基础设施提升项目、龙泉村旅游新业态开发项目、硒有田园旅游基础设施提升项目、硒有田园旅游新业态开发项目、贺东葡萄酒小镇提升项目、贺翔航空小镇(二期)项目。

3.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推动星海湖、华夏奇石山文化旅游区共创省级旅游度假区。实施星海湖湿地休闲区建设项目、星海湖-沙湖旅游综合体建设项目。

4.旅游休闲街区建设:推动大武口步行街、蘭山小镇特色街区创建自治区级旅游休闲街区。

5.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推动步行街商圈、文明北路朝阳街至游艺东街段、文明路朝阳街至解放街段、文明北路游艺东街至建设街段创建自治区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6.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推动潮湖村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推动隆惠村、果园村、枣香村创建宁夏特色旅游村。

五、持续完善文旅产品供给体系

完善以“工业旅游产品”为核心,以“乡村旅游产品、体育旅游产品、研学旅游产品、影视旅游产品”为辅助,以“美食产品、住宿产品、旅游商品、节事产品”为支撑,覆盖四季的旅游产品供给体系。

(一)工业旅游产品

1.优先发展大武口洗煤厂工业旅游区。对工业生产、工业流程、工业建筑景观、科技成果、工业遗产等内容进行充分展示。洗煤厂遗址进行功能化改造,植入文创、影视、休闲、餐饮、购物、娱乐、文化、时尚等体验功能,举办音乐、绘画、舞蹈、表演、话剧等艺术活动,赋予洗煤厂新的生命力,打造中国西部的“鲁尔区”。

2.合理开发石炭井工业遗址旅游区。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对工业旅游的优惠政策和资金,加强招商引资,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丰富旅游业态,融入山地赛车、电子竞技、户外野营、摩托车越野、影视剧外景拍摄等多种业态,打造宁夏独具特色的生态工业旅游小镇,培育成为大武口区文化旅游发展的增长极。

3.有效落实北武当生态旅游区“煤城记忆”文化长廊。实施灯光亮化工程,采用景观雕塑、建筑小品等形式,配合特色商业业态,嫁接影视、音乐、文创、时尚、餐饮、露营地等消费功能,全景沉浸式展示石嘴山“塞上煤城”的历史沿革与工业旅游

4.发展工业厂区观光游。推动天地奔牛、西北煤机、西北骏马、维尔铸造、中色(宁夏)东方集团有限公司、宁夏大窑饮品有限责任公司等具备条件的公司建设工业观光长廊,发展工业观光游,打造工业研学基地和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二)乡村旅游产品

1.大力推进龙泉村乡村旅游度假区建设。持续改善龙泉村周边环境,优化旅游交通,培育或引进具有国际水准的度假酒店,提升住宿品质,大力发展现代花卉、有机果蔬、渔家乐、农家乐、枣产业、种养殖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强旅游营销宣传,提升旅游服务,打造宁夏首个省级乡村旅游度假区。

2.大力推进硒有田园康养旅游基地建设。以硒有田园富硒绿色有机食品种植业、畜牧养殖业为基础,以“绿色无公害”为特色,充分发挥健康食材的价值,有效利用乡村自然环境优良的优势,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品质,加强品牌宣传,打造自治区知名的康养度假基地。

3.大力推进八大庄生态观光采摘示范基地建设。大力改善八大庄外部交通,更新旅游交通标识,推进游客中心建设,完善住宿、餐饮、娱乐设施,开发观赏型、科普型、采摘型、体验型等多种农业旅游项目,建设特色生态观光采摘基地。

4.大力推进山里人家亲子旅游体验基地建设。发挥山里人家位于贺兰山下的区位优势和生态环境良好的自然优势,大力开发亲子互动体验项目,配套住宿设施,拓展山地短距离徒步游,打造贺兰山下亲子旅游体验第一品牌。

5.大力推进潮湖村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以“陶氏后裔文化”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葫芦烫画”为基础,建设陶氏文化展览馆,进一步强化潮湖村文化吸引力,打造“诗酒田园”。对潮湖村空心农宅进行改造,植入特色餐饮、民宿等业态

6.大力推进碧草洲特色美食旅游基地建设。推进碧草洲外部道路改造工程,提高交通可进入性。持续完善碧草洲内大武口历史文化元素,开展地方文化研学旅游。发挥碧草洲烤全羊富含多种氨基酸和矿物质元素的优势,做大做强“贺兰山下第一烤全羊”的品牌,打造自治区知名的美食旅游基地。

(三)体育旅游产品

1.引进举办精品赛事。持续申办、承办贺兰山徒步大会、全国越野车大赛、环星海湖绿色骑行节、全国垂钓大赛等国际、国内A级体育赛事活动,通过赛事引爆大武口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丰富山地户外休闲运动。充分利用贺兰山山地资源,石炭井山地、渣台、小径、矿坑、沙土碎石等工业遗址资源,以及北武当生态旅游区山地、林地资源,举办徒步、骑行、登山、露营、户外拓展、攀岩、山地越野、极限运动等户外休闲运动,打造健身休闲、徒步穿越、越野挑战等户外运动基地。

3.做靓水上休闲运动。依托星海湖水域资源,发展水上摩托艇、水上冲浪、水上降落伞、快艇、钓鱼等适宜大众参与的休闲运动。

4.发展航空体育运动。依托贺翔航空小镇以及星海湖广阔的水域,有序发展航空旅行、航空模型运动、跳伞运动、滑翔运动、热气球运动等。

(四)研学旅游产品

依托洗煤厂、石炭井、煤城记忆等重点工业旅游项目,开展工业研学旅游,使中小学生了解煤炭开采、加工知识。依托星海湖、北武当、华夏奇石山等生态旅游景区开展生态科普研学、生态修复知识夏令营等生态研学游。以贺兰山丰富的地质资源和北武当生态旅游区为依托,开展地质科普、观光、研学活动,改造提升贺兰山地质博物馆,打造宁夏知名的贺兰山地质科研基地。依托潮湖村陶氏文化展览馆和葫芦烫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文化体验、非遗技艺学习等传统文化研学游。依托龙泉村、硒有田园等农业旅游资源,开展农业知识大讲座、农具使用、农事体验、做一天农民、浑水摸鱼、养鸡养鸭、认领认养等形式丰富多样的乡村研学游。

(五)影视旅游产品

推动与镇北堡西部影视城、陶乐影视城等联动发展,全力打造“中国现实主义题材影视拍摄基地”“石炭井工业文旅影视小镇”。依托石炭井、洗煤厂、国务院直属干部学校历史陈列馆等工业遗址,打造工业主题影视旅游产品。充分利用废弃矿坑、厂房、工业设施、民房等“怀旧元素”,增加山地赛车、电子竞技、户外野营、摩托车越野、影视剧外景拍摄等多种业态,形成核心吸引力,不断拓展客源。

(六)美食产品

打响大武口凉皮、碧草洲烤全羊美食品牌,引入周边县区黄渠桥爆炒羊羔肉、糖麻丫、沙湖大鱼头等美食品牌,形成大武口区特色餐饮宴席。继续深入挖掘大武口区地方特色美食,举办美食文化旅游节,开展名小吃评比活动。统筹兼顾各地游客口味,引进国内外知名菜系,满足游客餐饮多样化需求。

(七)住宿产品

着力引进知名品牌酒店,构建“以星级酒店、商务宾馆等标准住宿为核心,以民宿、度假村、农家乐等非标准住宿为补充”的旅游住宿配套体系。打造龙泉村、硒有田园、贺东庄园等特色民宿聚居区,开发潮湖村特色乡村民宿。加快酒店、民宿评星定级工作,提升住宿品质。支持洗煤厂、石炭井开发工业主题特色酒店、主题民宿建设。

(八)旅游商品

充分利用洗煤厂、石炭井等工业旅游资源优势,全力研发一批工业文创产品,如炭雕工艺品、3D打印模型、工业风格装饰品等。重点培育贺东庄园葡萄酒、潮湖村葫芦烫画、硒有田园富硒产品、大武口凉皮等旅游商品。支持在北武当、华夏奇石山、龙泉村、贺东庄园、硒有田园、洗煤厂、蘭山小镇、旅游集散中心等区域设立旅游购物店,建立“大武口礼物”文创产品专营店,销售地方特色商品。支持举办大武口旅游商品设计大赛,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创意旅游商品。

(九)节事产品

支持持续举办贺兰山(石炭井)大峡谷汽车越野拉力赛、大武口凉皮节、中国旅游日主题活动。支持大武口洗煤厂举办大武口工业旅游节、“工业之声”音乐节。支持北武当生态旅游区持续办好“穿越大峡谷·保护父亲山”千人徒步穿越贺兰山活动、北武当重阳节文化旅游活动、红叶摄影节、春季冬季全民健身跑活动。支持华夏奇石山化旅游区持续办好元宵灯会、冰雪文化节、奇石博览会、电子音乐节。支持龙泉村办好农民丰收节、烧烤节、乡村文化旅游节、春节年俗活动。支持硒有田园办好“硒游记”奇趣文旅体验活动。支持八大庄办好生态采摘节活动。支持贺东庄园办好贺兰山东麓美酒节活动。支持贺翔航空小镇办好航空文化旅游节活动。支持银杏生态园办好银杏文化旅游节活动。

专栏5旅游产品供给体系完善工程

1.工业旅游产品:推进大武口洗煤厂工业旅游区、石炭井工业遗址旅游区、北武当生态旅游区“煤城记忆”文化长廊项目建设。

2.乡村旅游产品:推进龙泉村乡村旅游度假区建设、硒有田园康养旅游基地建设、八大庄生态观光采摘示范基地建设、山里人家亲子旅游体验基地建设、潮湖村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碧草洲特色美食旅游基地建设。

3.体育旅游产品:申办贺兰山徒步大会、全国越野车大赛、环星海湖绿色骑行节、全国垂钓大赛,举办徒步、骑行、登山、露营、户外拓展、攀岩、山地越野、极限运动,大力发展水上摩托艇、水上冲浪、水上降落伞等水上运动,有序发展航空旅行、航空模型运动、跳伞运动、滑翔运动、热气球运动。

4.研学旅游产品大力发展工业研学、生态科普研学、非遗研学、农业研学等研学旅游产品。

5.影视旅游产品:依托石炭井、洗煤厂,开发工业主题旅游产品。

6.美食产品:打响大武口凉皮、碧草洲烤全羊美食品牌,深入挖掘大武口区地方特色美食,举办美食文化旅游节

7.住宿产品:打造龙泉村、硒有田园、贺东庄园等特色民宿聚居区,开发潮湖村特色乡村民宿。推动龙泉村民宿创建全国甲级民宿,推动贺东庄园民宿创建全国乙级民宿。

8.旅游商品:开发炭雕工艺品、3D打印模型、工业风格装饰品等工业旅游商品。重点培育贺东庄园葡萄酒、潮湖村葫芦烫画、硒有田园富硒产品、大武口凉皮等特色旅游商品。

9.节事产品:支持大武口洗煤厂、北武当生态旅游区、华夏奇石山化旅游区、龙泉村、硒有田园、八大庄、贺东庄园、贺翔航空小镇、银杏生态园等景区持续办好特色文化旅游活动。


六、持续完善文旅公共服务体系

(一)完善旅游交通体系

1.构建“快进漫游”交通网络。开通河东机场、银川火车站、银川汽车站等重要交通枢纽与大武口旅游集散中心的旅游直通车,完善银川火车站至大武口列车专线服务,开通旅游集散中心至各旅游景点的旅游公交专线。

2.提升通景公路旅游服务功能。推进国省干道和通景公路沿线生态环境改善,建设兼具观景、泊车、游憩功能的公路服务站点,加快高速公路服务区向交通、生态、旅游等复合型服务区转型。在贺兰山下乡村旅游带和星海湖畔湖滨生态游憩带沿线建设慢行步道、骑行道旅游驿站。

3.完善自驾车旅居车公共服务。制定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建设规划,把营地标识纳入公共交通标识体系,完善自驾游线路公共服务设施、交通联系、安全救援和汽车维修保养等配套服务。加快自驾游呼叫中心和紧急救援基地建设,推动建设一批自驾车旅居车旅游服务区,形成网络化营地服务体系。

(二)完善旅游集散服务体系。全面推动旅游便利化、智能化、现代化,合理布局建立全域旅游集散体系,设立多层级旅游集散网络,因地制宜在商业街区、交通枢纽、景点景区等游客集聚区设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点),有效提供景区、线路、交通、气象、安全、医疗急救等必要信息和咨询服务。规范完善旅游引导标识系统,在全域建立使用规范、布局合理、指向清晰、内容完整的旅游引导标识体系,重点涉旅场所规范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加大针对自驾车、骑行步行等自助游览服务设施的配套力度,推进自驾车营地、房车露营地等项目建设,培育建设木屋营地、汽车旅馆、帐篷营地等新型设施。

(三)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实现大武口区旅游厕所在主要游客集中场所步行10分钟、旅游公路沿线车程30分钟内全覆盖。推进市场多元化供给,鼓励对外服务场所厕所日常营业期间免费对游客开放。增设第三卫生间以及提高女性蹲位比例,推进厕所无障碍化,积极引进推广厕所先进技术。全面开展文明用厕宣传教育,引导游客爱护设施、文明如厕。完善旅游厕所管理系统,开展旅游厕所电子地图上线工作,保障“厕所革命”推进力度大、效果好、管理优。

(四)加快“智慧旅游”工程建设。实施Wi-Fi网络覆盖工程,所有游客集中场所实现免费Wi-Fi、通信信号、视频监控全覆盖。持续打造大武口区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建设大武口区全域旅游运营监测中心,完善旅游大数据平台。完善“大武口区旅游”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抖音账号、旅游商城,提供旅游信息公共服务和景区智慧导览,向游客提供网上个性化服务。提升景区智能票务系统,改造完成3A以上景区线上多平台销售系统,实现身份证、二维码、NFC等多种智能检票方式。

(五)完善旅游紧急救援体系。推动将旅游应急管理纳入政府应急管理体系,制定应急预案,建立旅游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完善旅游安全应急指挥、应急预案编制及演练、信息报告及应急值守等相关制度,健全完善旅游产业运行监测与应急指挥平台。编制《旅游紧急救援体系建设及服务规范》,推动建立政府救助与商业救援相结合的专业化、市场化旅游紧急救援体系,分级建立旅游应急救援中心、救援工作站、应急救援点,为游客提供及时应急救援服务。推进旅游景区安全视频监控体系建设,实现人流、车辆、位置、环境等关键节点的全域全程全时可视化监控。

(六)完善旅游解说系统。提高旅游从业人员对解说系统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旅游解说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加强解说人员服务意识、服务技能的培训,使旅游解说成为游客与旅游资源连结的纽带,增强游客对解说人员的满意度和信任感,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旅游体验。合理规划设计旅游解说牌,精心编排解说文字、图片等内容,吸引旅游者兴趣,使游客能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加强解说牌的无障碍设计,在解说牌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小孩、老年人和残疾人的旅游体验。


专栏6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工程

1.旅游交通体系:开通河东机场、银川火车站、银川汽车站等重要交通枢纽与大武口旅游集散中心的旅游直通车。建设兼具观景、泊车、游憩功能的公路服务站点。在贺兰山下乡村旅游带和星海湖畔湖滨生态游憩带沿线建设慢行步道、骑行道、旅游驿站。

2.旅游集散服务体系:建设大武口区全域旅游集散中心,设立多层级旅游集散网络,在主要商业街区、交通枢纽、景点景区等游客集聚区设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规范完善旅游引导标识系统。推进自驾车营地、房车露营地等项目建设。

3.厕所革命增设第三卫生间以及提高女性蹲位比例,推进厕所无障碍化,积极引进推广厕所先进技术。全面开展文明用厕宣传教育,引导游客爱护设施、文明如厕。完善旅游厕所管理系统。

4.智慧旅游:实施Wi-Fi网络覆盖工程,建设大武口区全域旅游运营监测中心、建立“大武口区旅游”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旅游商城,提供旅游信息公共服务和景区智慧导览。

6.旅游解说系统

提高旅游从业人员对解说系统重要性的认识,加强解说人员服务意识、服务技能的培训,合理规划设计旅游解说牌。


七、大力实施产业融合发展战略

(一)旅游+工业。依托大武口洗煤厂、石炭井等工业遗址资源,大力发展工业研学旅游、工业遗址观光旅游。围绕大武口洗煤厂、石炭井工业文旅小镇、绿皮小火车“两点一线”,推进大武口生态工业旅游、工业遗址整体形象包装提升,打造大武口生态工业文化旅游集聚区。积极引导工业企业开展特色工业旅游,延伸产业链。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做好项目储备工作,推动生态工业旅游项目列入国家及自治区重点建设项目,纳入国家和自治区预算内投资支持对象、旅游投资优选项目名录,积极创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国家工业遗产旅游基地等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品牌。

(二)旅游+文化。加快在工业遗址、贺兰山下、星海湖畔培育一批高等级精品景区,积极做好大武口故事的传播,提取工业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打造一批IP,形成城市主题、文创品牌、日用商品、影视动漫等系列产品链。重点支持石炭井特色文旅小镇建设,加快招商引资,主动与国内知名文化旅游运营商接洽。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向游客开放,增强文化场所和文化服务设施的旅游功能。支持创作反映大武口工业发展的演绎剧目,丰富大武口旅游演绎业态。发挥石炭井工业文旅小镇、国务院直属干部学校历史陈列馆等文学艺术创作、影视拍摄优势,推动文学艺术创作、外景拍摄服务功能建设,打造自治区乃至全国的文学艺术创作基地。

(三)旅游+生态。严格将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有机融合,做好旅游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协调衔接,优化旅游项目的选址,合理确定建设规模, 对在各类自然保护地范围内的旅游建设项目,依法依规办理相关准入和用地手续。将生态资源保护纳入各类旅游规划,强化保护意识,明确保护措施。提升旅游领域保护生态资源的科技应用能力,推动电子围栏、遥感卫星等技术和设备在重点生态文化和旅游区域的运用。探索重要和敏感生态区域虚拟现实技术展现。强化环境教育,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及旅游者的生态环境教育,引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意识。在巩固生态治理成果基础上,合理开发贺兰山山地生态旅游和星海湖湿地生态旅游,在贺兰山开展登山、探险、攀岩、观光、滑雪等活动,在星海湖开展湿地科考、观鸟、垂钓、划船等活动。

(四)旅游+体育。推动运动休闲项目旅游化和度假化,加强竞赛表演、健身休闲与旅游活动的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体育运动休闲产业,着力培育一批本土区域性品牌体育赛事,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目的地。大力发展大武口区特色体育运动项目,包括水上运动、山地运动、营地运动、冬季冰雪运动等。实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示范工程,打造北武当登山基地、星海湖水上运动基地、贺翔航空小镇航空运动基地等一批运动休闲基地。支持举办贺兰山(石炭井)大峡谷汽车越野赛、骑跑嘉年华、贺兰山徒步穿越等特色赛事活动,积极创建国家体育旅游品牌,申报“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结合贺兰山乡村旅游度假慢行系统和星海湖湿地系统,推出运动旅游精品线路,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贺兰山山地运动公园、星海湖水上运动公园等,加快发展休闲运动产业。加强与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合作,共同打造大武口区体育文化营地和精品体育旅游路线。

(五)旅游+农业。鼓励传统生产基地向农旅融合综合体转变,形成一批具有旅游功能的农业产业园。积极推进龙泉村按照 4A级以上景区标准进行提升。依托硒有田园,以绿色产品、康养度假等市场需求为导向,带动和支持农产品的销售。搭建农村电商平台,线上线下统一售卖农产品,实现农商旅产业融合。依托大武口区山地、湖泊等特色资源,融入大武口区特色文化,打造高品质的农业文化旅游节庆产品,促进一三产业联动。重点打造采摘节、农民丰收节、美酒节等旅游节庆活动。

(六)旅游+健康。整合大武口区优良的生态环境资源,融合山地湖泊、养生保健、有机绿色农产品,加快开发生态避暑、食品养生为核心的两大健康养生旅游产业,实现健康产业与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加强培育养生度假产品,大力发展乡村度假综合体、生态民宿、绿色农业等康养产品。引进国内外著名医疗机构、寿险资本,鼓励发展中医药及民族医药相结合的康养旅游产品,推动多层次、差异化的健康旅游示范项目建设,探索建立“药、医、养、健、游”高端产业链和新型健康发展模式,实现疗养度假、医疗、金融多产融合。推动并协助企业新增医疗康养功能,加大中高端旅游产品供给,包括康体检查、旅居养老、会议培训等,引入健康产业运营商,发展科技养生。鼓励具备条件的地产企业开发养老地产,推进养老养生基地建设。围绕富硒产品及其它有机绿色农产品,结合康养小镇、度假区、旅游特色村镇等空间,规划建设中医养生、针灸推拿体验、中医药调理、药膳调补等康养项目,推动康养旅游产业链的全面发展。

(七)旅游+教育。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依托贺兰山保护区、各级文保单位、工业遗址遗迹、文化公园、文博场馆、田园综合体等,完善解说与展示功能,规划建设丰富的学生研学旅游基地,并把自然景观特色和文化特色融入研学基地建设之中,增强文化认同感。构建研学旅游产品体系,规划依托大武口洗煤厂、石炭井文旅小镇推出工业研学旅游产品;依托贺兰山、星海湖等生态旅游目的地,开展热爱家乡、保护自然环境行动的旅行产品;依托龙泉村、硒有田园、八大庄等田园综合体推出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的乡村体验营地教育研学产品;在每年寒暑假推出冬令营、夏令营研学旅游产品。推动景区与院校合作,联合探索“旅游+教育”新型模式,通过多个领域深度合作,打造融合发展典范样本。推动大武口洗煤厂创建国家级研学基地。

(八)旅游+互联网。推动旅游与互联网产业融合发展。借助互联网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优势,整合并搭建大武口区旅游的云上和掌上服务平台。建构围绕景区、城市、乡村旅游全要素和支撑保障的智慧化、数字化服务管理平台。建设大武口区旅游互联网基础设施体系,加强车站、码头、宾馆饭店、景区景点、旅游购物商店、主要乡村旅游点等旅游区域及重点旅游线路的无线网络、4G/5G 等基础设施的覆盖度,保障“旅游+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基础条件。推动旅游物联网设施建设,在旅游景区的人流集中区、环境敏感区、旅游高风险设施和地带,实现视频监控、人流监控、位置监控、环境监测等设施的合理布设,将旅游服务、客流疏导、安全监管纳入互联网范畴。大力发展在线旅游新业态,推广“线上下单、线下购物”的在线旅游购物模式。开展智慧旅游景区建设,到 2025 年,大武口区所有4A级以上景区建设成为智慧旅游景区。

(九)旅游+低空。以贺翔航空小镇为依托,加快建设低空飞行营地、通用航空主题乐园、航空运动服务综合体等,开发星海湖低空旅游、航空科普会展、航空体育运动、航空科技竞赛、航空飞行表演等业态项目。争取在龙泉村、洗煤厂、石炭井小镇等建立临时起降点,策划低空飞行旅游线路。

(十)旅游+金融。推动旅游与金融投资产业融合发展。成立大武口区旅游发展基金,解决旅游项目建设的资金和融资渠道。争取引入旅游独角兽企业,成立旅游产业投资研究中心。推动大武口区各大景区和携程、去哪儿、同程旅游、景域驴妈妈等OTA 企业合作,通过专业的金融工具设计,推出“旅游+金融”产品,如旅游分期金融服务、旅游理财、旅游保险经纪等方面的产品和服务,为游客提供多元化的服务,拓宽旅游者产品选择的范围。引入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银行的旅游扶贫金融产品。探索建立乡村旅游投融资主体、担保平台、风险准备金制度及信用评级体系,推动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支持大武口区景岳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与社会资本合作,拓宽旅游投融资渠道。



专栏7产业融合发展工程

1.旅游+工业:推动洗煤厂、石炭井创建国家旅游示范基地。

2.旅游+文化:开发具有大武口特色的文创产品。

3.旅游+生态:开展旅游生态保护教育培训。开发贺兰山山地生态旅游和星海湖湿地生态旅游产品。

4.旅游+体育:支持举办贺兰山(石炭井)大峡谷汽车越野赛、骑跑嘉年华、贺兰山徒步穿越等特色赛事活动。推动星海湖创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争取国家级青少年体育营地。

5旅游+农业:推动龙泉村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推动潮湖村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6.旅游+健康:围绕富硒产品及其它有机绿色农产品,结合康养小镇、度假区、旅游特色村镇等空间,规划建设中医养生、针灸推拿体验、中医药调理、药膳调补等康养项目,推动康养旅游产业链的全面发展。

7.旅游+教育:依托大武口洗煤厂、石炭井文旅小镇推出工业研学旅游产品;依托贺兰山、星海湖等生态旅游目的地,开展热爱家乡、保护自然环境行动的旅行产品;依托龙泉村、硒有田园、八大庄等田园综合体推出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的乡村体验营地教育研学产品

8.旅游+互联网:推动车站、码头、宾馆饭店、景区景点、旅游购物商店、主要乡村旅游点等旅游区域及重点旅游线路的无线网络、4G/5G 等基础设施的覆盖度,保障“旅游+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基础条件。

9.旅游+低空:依托贺翔航空小镇,建设航空旅游基地,争取在龙泉村、洗煤厂、石炭井小镇等建立临时起降点,策划低空飞行旅游线路。

10.旅游+金融:推动大武口区各大景区和携程、去哪儿、同程旅游、景域驴妈妈等OTA 企业合作,通过专业的金融工具设计,推出“旅游+金融”产品,如旅游分期金融服务、旅游理财、旅游保险经纪等方面的产品和服务。

八、大力实施精品游线引领战略

(一)建立跨区域协同发展游线

推动大武口区与自治区内大武口区、西夏区、青铜峡市、沙坡头区等全域旅游示范区及自治区外西安、兰州、阿拉善盟、乌海等周边城市旅游跨区域合作,以旅游客流、旅游信息流、旅游物流互联互通为支撑,以品牌互建、市场互推、产品互销、游客互送为目标,构建旅游资源共融网、旅游交通互联网、旅游营销互动网、旅游市场共享网。以300800公里为半径,辐射连线陕西、甘肃、内蒙、青海、山西、河南等省区,促进产品开发与互动。推动打造黄河“几”字弯精品旅游线路和宁蒙精品旅游线路。促进区域内经典品牌景区合作,打造“一程多站”自驾游产品和精品线路。促进大武口区旅游道路、服务驿站等基础设施建设与周边区域实现无缝对接。强化与周边区域行业管理联动,提高跨区域旅游执法、投诉处理效率。

(二)打造全域旅游精品游线

全力打造大武口区全域旅游精品线路,以沙湖大道、星光大道、G110国道、环湖路为旅游廊道,提升道路两侧环境,设置景观节点,串联沙湖、国务院直属干部学校历史陈列馆景区、华夏奇石山文化旅游区、星海湖、大武口洗煤厂、北武当生态旅游区、石炭井工业旅游小镇等优质旅游资源,构建大武口区全域旅游联动发展新格局,实现以旅游业带动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发展局面,力争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三)推出特色旅游精品游线

充分发挥大武口区旅游资源类型多样的优势,打造若干特色化精品游线,满足不同客群旅游需求。西线沿山游。起点石银高速出口、终点硒有田园,沿途经龙泉村、碧草洲休闲、贺东葡萄酒小镇、北武当生态旅游区、硒有田园。东线沿湖游。起点沙湖古镇百合花海、终点大武口洗煤厂工业遗址公园,沿途经国务院直属干部学校历史陈列馆景区、华夏奇石山文化旅游区、星海湖、大武口洗煤厂工业遗址公园。铁路游。基于平汝支线原煤炭运输铁路线,设计观湖段、乡村葡萄酒段、长城遗址段、矿业遗址段、地质景观段、煤城记忆段等六段及大武口洗煤厂、大磴沟、石炭井等九大站点。峡谷游。一是贺兰山汽车越野体验线路,以星海湖为起点、石炭井生态工业文旅小镇为终点,沿泄洪河道,途经湿地、河道、浅滩、戈壁等地形,线路全长约100公里。二是贺兰山徒步穿越游,起点大武口洗煤厂工业遗址公园、终点大磴沟,沿途穿越韭菜沟、归德沟,沟内齐石嶙峋、山势陡险,其间岩石的断层、山脉的褶皱等各种地质遗迹随处可寻,线路全长约30公里。工矿游。以工矿发展为主题背景,以大武口洗煤厂工业遗址公园、石炭井生态工业文旅小镇、平汝支线为主要节点,将游客带入到时代背景中,回忆峥嵘岁月的奋斗历程,感受传承老一代工矿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空中游。贺翔航空小镇为核心,开设至沙湖、龙泉村、大磴沟、石炭井低空游览体验线路,为游客提供空中俯瞰大武口美景的旅游休闲模式

专栏8精品游线引领工程

1.旅游廊道建设:实施西线沿山旅游景观廊道建设项目、东线沿湖旅游景观廊道建设项目、宁蒙旅游景观廊道建设项目。

2.打造精品游线:打造跨区域精品游线(黄河“几字弯”精品旅游线路、宁蒙精品旅游线路)、大武口全域旅游精品旅游线路、特色旅游精品游线(西线沿山游-贺兰山下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东线沿湖游-星海湖畔生态游憩精品路线、铁路工业游-小火车生态工业观光体验游线、峡谷冒险游、低空飞行游)等精品游线,全方位引领大武口旅游产业发展。


九、大力实施精准市场营销战略

(一)构建品牌营销体系。着力构建一大品牌(工业文化旅游品牌),两大重要旅游节庆(宁夏工业文化旅游节、大武口凉皮文化旅游节),三大特色旅游赛事(贺兰山大峡谷汽车越野拉力赛、环星海湖马拉松赛、穿越贺兰山徒步赛),四季旅游营销行动(春游、夏爽、秋收、冬养)的旅游营销体系。

(二)成立全域旅游推广营销联盟。成立大武口区全域旅游推广营销联盟,联盟成员涵盖旅游、互联网、文化艺术、科技、通讯、交通、体育等多个行业。整合成员单位的宣传资源和平台,形成推广合力,推动大武口区从多头、分散的旅游营销,逐步向全域、整体的城市旅游宣传推广转变,达到“资源有效整合、信息渠道共享、合力营销推广、实现互惠共赢”。

(三)做好旅游宣传推介活动。强化工业旅游品牌,借助中国旅游报、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大武口旅游产业发展。紧紧抓住银西高铁开通的机遇,重视与西安等沿线重点市场的合作发展关系,加大对大武口旅游品牌的宣传推介力度。制作大武口旅游攻略、宣传画册、招商画册等宣传资料,在景区、旅游示范点、高速服务区等游客流量较大的地点进行展播、发放等宣传活动,提高大武口旅游市场的知名度。顺应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营销趋势,拓展线上线下两大市场,支持宣传推介平台多样化、丰富化,利用抖音、快手、小红书、腾讯视频、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晒品牌、晒产品,大幅提高大武口旅游的曝光率和知名度。通过与网红、知名电商合作运营“旗舰店”、“品牌店”,培育发展在线展示、交易、拍卖、定制等新业态,创新开展“自带流量”的直播带货活动。搭建大武口区文化旅游企业交流合作平台,支持优质特色旅游商品进景区、旅游休闲街区、高速公路服务区等游客集聚区,提高大武口特色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充分利用政府的传统渠道,积极组织和举办各类宣传推介活动。

(四)全面实施精准营销策略。促进传统营销与新媒体营销结合,围绕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宣传片、旅游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和旅游 APP 等,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营销整合升级,实现全媒体营销。通过多样化措施,构建线上营销体系。利用微信、微博平台营销,制造微博热点、微信话题,针对游客类型实施精准营销,并依托分享经济,获得口碑和互动反馈,优化产品设计。全民营销,构建政府、企业、居民、游客“四位一体”的全民营销模式,充分营造全民参与建设,人人助力发展的全域旅游营销态势。活动营销,通过主办、承办或联合举办,不同主题的“大武口区旅游周”、“大武口区旅游月”,依托各级各类旅游节庆活动充分展示大武口区的旅游特色,主推20个左右旅游节庆活动,通过旅游推广、文化演出、媒体宣传、图片展览等形式达到推广大武口区旅游的宣传目的。公关营销,充分利用各种政府公关活动、会议、合作组织等进行市场推广,引导跨行业团体组成发展联盟,指导企业自行推广营销。积极开展对内对外的区域旅游营销合作,成立旅游营销城市联盟。分类市场营销,根据游客不同年龄段、旅游目的和旅游形式进行市场细分,推出不同的产品组合。针对家庭旅游市场、研学旅游市场、自驾旅游市场、银发旅游市场、商务旅居市场、特种旅游市场等细分市场。重视游客的个性化、差别化,细化、深化需求,有针对性地采取差异性市场营销策略。

专栏9精准市场营销工程

1.构建品牌营销体系:着力构建一大品牌、两大重要旅游节庆、三大特色旅游赛事、四季旅游营销行动的旅游营销体系。

2.成立全域旅游推广营销联盟:成立大武口区全域旅游推广营销联盟,形成推广合力。

3.做好旅游宣传推介活动:借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加强大武口旅游报道。加强与西安等银西高铁沿线城市的合作交流。参加和举办各类宣传推介活动。

4.全面实施精准营销策略:实施大武口旅游管理营销运营平台建设项目。通过传统营销与新媒体营销结合、全民营销、活动营销、公关营销、分类市场营销等方式开展精准市场营销。


第四章 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1.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大武口区文化旅游发展工作推进领导小组,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负责,压实各乡(镇、街道)和部门“一把手”第一责任人职责,发挥大武口区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旅游产业发展长效工作机制,定期推进解决土地、资金、交通、人事等重要问题,积极发挥市场主体和大专院校、科研院校、行业协会的作用。

2.强化机制创新。探索景区管理新体制,打破资源条块分割,积极争取自治区、石嘴山市层面支持大武口区景区整合和体制改革,建立产权明晰、授权经营、保护开发机制,推进景区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分离改革,改善旅游投融资结构。建立共建共享机制,以旅游项目作价入股的方式,通过专业资产评估机构对各级各类旅游资源评估,并折合成相应股份,参与项目开发,并用股权形式界定政府、企业、原住民等各方的投入与收益。

3.强化责任落实。压实大武口区文化旅游发展规划责任细分,细化部门目标、阶段目标,加强检查纠偏,确保各阶段、各环节工作不偏离方向。健全监督体系,强化问责机制。各乡(镇、街道)和部门建立实施情况报送、评估等工作机制,建立专题调度机制和目标考核机制。

二、用地保障

1.加强旅游用地倾斜。重大旅游项目由大武口区统筹保障年度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开设用地规划、手续办理、项目申报等“绿色通道”。对重点旅游项目用地,给予优先安排计划、优先报批、优先供地等政策倾斜。

2.盘活城市存量用地。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合作利用工业厂房、仓储用房、传统商业街等存量土地资源兴办旅游项目,利用闲置城市空间推进精品酒店、特色民宿建设。

3.激活农村闲置资源要素。在不涉及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的前提下,允许零星分散、单独选址的旅游项目用地可申请使用,激活农村闲置资源,增强乡村旅游发展动力。

三、资金保障

1.改善营商环境。协调各层级部门、各种资源,通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促进旅游企业发展。统筹各部门资金,加大对旅游发展的前期引导投入,重点用于规划编制、重点项目开发建设、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完善、智慧旅游设施建设等。与有关银行进行合作,将旅游项目纳入其信贷计划,对重点项目予以优先考虑,争取设立旅游融合发展专项资金。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全民参与”的发展理念,改善旅游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重视项目的打造和包装,制定相应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充分吸引和利用外来资金。同时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旅游项目的开发与经营,充分有效地利用民间资金,共同推进旅游融合发展。

3.拓宽资金筹措渠道。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旅游企业的信贷投放,增加适合中小微企业特点的信贷品种。鼓励企业采取多渠道融资方式,在旅游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上,探索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鼓励保险公司创新旅游保险机制。探索对培育创新性、示范性旅游项目实施奖补政策。

四、人才保障

1.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将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大武口区人才发展规划。加强旅游领军、创意、经营管理、服务等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充实和提高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引导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提供强力支持。实施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大力吸引海内外从事文化旅游、体育旅游等各类优秀专业人才。

2.成立专家智库。充分利用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等高校人才优势,成立由旅游规划、旅游开发、旅游营销等专家及本地区专家组成的专家智库,保障政府在推进过程中的咨询便利,准确把握创建路径的方向和科学性。

3.强化校地合作。加强与宁夏大学等省内高校战略合作关系,积极开展“旅游融合”“全域旅游创建”等学术讲座。并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人力资源和浓郁的学术氛围,在旅游方面开展策划、文创等竞赛活动。科学编制旅游人才规划,发布人才紧缺岗位目录,引导院校和培训机构以需求为导向培养人才,努力形成旅游人才优先发展新格局。

4.培养工业旅游专业人才。围绕工业旅游学术研究、教育培训、经营管理、宣传推广等领域,打造一批领军人才。深化校企合作,强化工业文旅人才培养,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培育一批工业遗产、工业博物馆以及其他工业旅游新业态等方面专业人才。

附录1:大武口区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空间布局





附录2:大武口区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精品游线




请各相关部门结合实际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于11月24日中午12点前报区文化旅游广电局207办公室。

联系人:翟磊

联系电话:0952-2019005(传真)

邮箱:dwk12301@163.com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网站标识码:6402020003      宁ICP备 2021001683号-1      主办单位: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人民政府办公室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0952-5892889  宁公网安备64020202000016号